专注本有力量

原创

过往的这么多年里,找我或者有意向找我谈“合作”的人总时常出现,合作的模式从前期的跟我前职直接相关的“合伙”慢慢转移到了现在的“资源变现”,也经历了一些迭代的过程。从早期朋友们想要把我从保险业拉回到原行业,到现在大家越来越在“资源”层面上遇到难题,我又部分程度上站在了一个相对的资源中心上。回顾这些年,想想这些事,也满是唏嘘。

我自己确实也主动做了或参与了一些事情,多数与保险有直接或间接地关联,比如做保险的科普公众号,做衍生的播客,包括最近半年我们在做单身俱乐部以及情感播客,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接项目的尝试。有的是以合伙创业的形式搞,有的只是针对项目或者事情推进。我只能说,每一件事儿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单纯是为了钱,有的是兴趣的拓展,有的是资源池的蓄水。

只不过,慢慢地我发现,人的能力就算再大,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如果我只是作为一名辅助者、外源、顾问的角色,我可以同时做好多事情,因为我不需要躬身入局,只需要做好一个头脑的角色就好了。可事实是,所有想要找我合作的伙伴,他们所期望的是反过来的事情——我来躬身入局做话事人,他们来提供辅助,可能包括初创资金。我很感恩,大家看得起我,认为我这个人值得他们“投资”,虽然本质上,也是为了更多的利益考量。这很正常,每一个人都是商品,差别只在于你值多少钱。

说实话,我动摇过。干保险这些年里,起起伏伏是太正常的事情。业绩好的时候一个月挣几个月的钱,业绩停摆的时候也遇到过颗粒无收的月份。人不可能是永动机,总有慢下来保养保养自己的时候。而在这一行,只要停下来,就意味着,收入有可能断档——当然,若以年为单位来说的话,其实出现几个月的收入低迷,只要步履不停,也基本不会影响到全年全盘的大局。而当我恰好遇到“伏”的时点,又碰上某位朋友的“橄榄枝”,我也会想,要不然我多干几份工作,多接几个项目得了。只是,意识到我自己无法 all in 其中之后,我还是婉拒了绝大多数的邀约。

再到后来,慢慢开始有一些“资源嫁接”的项目找来,我还想说,这机会多好多难得,自己不需要全身介入,只不过动动嘴皮子,找找资源,就有可能干成一桩买卖。当然,自己也不白干,轻轻松松拿到一份“中介费”,何乐而不为?

这几天,我突然醒悟了,因为我发现,我过去尝试的几个项目当中,但凡能有后续推动,我要牵扯的精力就不是一点半点。首先是寻找和对接资源,就没有想象中容易和轻松。我才明白,一个本身就是做资源生意的人,需要向你来借资源,就足以说明,这个“资源”不易得,所以,我在介入的过程当中慢慢发现,它对于我来说也是个挑战的事情。其次是资源的谈判,如果我置身事外,这事儿还是大概率没结果,但我一旦置身其中,就不得不背上项目的一部分责任。这个责任的风险,根本不可控,尤其是我本身就不熟悉的行业。所以,如果只是嫁接资源,不为结果负责,钱就很难挣;而如果想要挣这个钱,你就得多豁出一部分“命”来。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所谓的“兼业”,若不能在几份工作当中都投入同等多且厚的精力和时间的话,什么都干不成。

对等的是,过去一年里我自己的调整与变化。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之后,我逐渐推掉了几乎所有的邀约,留下来的一些项目,只有两个标准,一不那么占用精力和资源,二能跟保险形成有效的互补。

随之而来的,是我所有的工作动作,形成了这几年以来最大的“聚焦”,把保险这一件事情干好干透,再说是否有余力做其他的“兼业”的事情。于是,事情马上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尤其在后半年里,我完成了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下决心做好的诸多事项,也收获了一些小成绩。而心态上,也变得不太一样,不再那么着急和焦虑,也不因每天没做完的事情而“压榨”自己。我的 KPI 只有一条,每天只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其他都当作是生命的馈赠。

我想说的是,多条腿走路有可能比两条腿走得快,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大概率没有两条腿走得久、走得远。你想要同时控制好多条腿的动作,不让它们彼此打架,而形成另一种相互制约或牵绊的话,你所要付出的远比只控制两条腿要多得多。但当你控制不得的时候,它们的跌倒和奔溃,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最后这个烂摊子还是得你自己亲自收场。所以,不妨就只专注于使用我们本来就拥有的这两条腿,将它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把它们练得更加健壮,走出来的路更加漂亮。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