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猪曾经说了一句话,在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里,也在不断验证着这个推断,这一句话我也曾经分享过,她说,她认为我有做“教练”的天赋。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都不完全知道“教练”这个角色,究竟是干嘛的,人们为什么需要“教练”,“教练”又能带给人们什么样的价值?
但我为什么又在说,事实可能也在不断验证着这一件事情,说起来跟我本职工作又实实在在息息相关。团队里进了不少新的伙伴,带教他们现在成了我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环。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叫 case study(案例分析),通过大家陈述自己在现实当中遇到的客户案例,来帮他们通盘分析。但其实,案例分析的核心依然是如何挖掘对方的需求,找到对方的痛点,呈现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的真实所需。然而其中最难的实际上还是需求挖掘的部分,而对我来说,干这一行干得久了,就会发现,对保险需求的挖掘的本质,是对对面这个人的人性的“解剖”。
我用的是“解剖”而不是“剖析”,论其原因是我猛然发觉,“解剖”一词或许更为贴切一些,因为这个过程,不全是美好的,甚至大概率会触碰到一些痛苦,也可能会触及一些人性当中的阴暗面的“神经”。所以,摸清绝大多数的人的人性脉络,稳准狠地“下刀”,自然能有效地找到每一个个体的“症结”之所在。或许你也发现了,其实我们的工作,跟医生很像。医生开解的是肉体,治疗的是疾病,我们开解的是人性,拿掉的是人性与金钱的对弈里,可能会向“恶”发展的种子。
我是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确在人性的解析这一件事情上,有一些独特的天赋在的。虽然谈不上能读得了心,但我似乎是能摸到一些人的人性的脉络,尤其是当我帮伙伴做案例分析的时候,似乎总能更加容易地找到一些可能是“要害”的点。虽然不一定每一次的分析,都能应用到“实战”当中,但好像每一回总能挖掘出一些新的信息和切入点出来。
当然,这一点在我作为一名旁观者,帮助他们“抽丝剥茧”的过程当中,是更加明显甚至是突出的。我自己如果是一名入局者,其实很难在当时当刻有即时性的反应,往往是在事后复盘的过程当中才“后知后觉”。所以,从这个侧面上来看,或许,“教练”的角色的确是很适合我自己的。
这件事儿跟“天干物燥”没什么特别的关系。只是我发现,冬日里虽然寒冷,但天气的干燥总是会激发出来人体内久久无法泄出来的火气。往往天气越发寒冷的时候,人体内的火气更加的旺盛。这种火气,既是身体层面的,也是情绪、精神或心理层面的。这一点上,我很服中医。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之处在于,它总是帮我们辩证地看待身体与情绪的互相影响,而不是单一地割裂地看待某一个具体的症状。我们是大自然造物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自然会呈现出“物燥”的特征,当然猛地来一把火,也容易发生“自燃”。
这个“燥”或许发生在不同的维度下,也会停留在不同的意义里。有的人只是情绪上的易扰,这是最多数的情况,“易扰”即“易燃”,烧没了也就过去了,所以它甚至不需要去刻意应对或者解决。但人性层面的“燥”才是最复杂和最难的,本质上还是跟形形色色的欲望有关,但不同人的欲望相交织之下,呈现出来的便可能是非常复杂的局面,甚至会让人迷惑到找不到那个可能的“起火点”在哪里。
当我看到这些“燥点”被隐匿起来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心痒痒的感觉,如果没有世俗的约束和人与人的边界感束缚的话,我是真的想让它们一个一个再次裸露出来,呈现它们最本原的样貌。但很可惜,我并不能,是多种意味上的不能,既怕触碰不当引火烧身,也怕这个“燥点”或许也是个“雷点”。
这或许也是“教练”本身的局限性吧,我可以助你看到一些东西,但我无法帮你去碰它,最后在行动上的碰与不碰,我也无法帮助你做任何选择。
我后来总想,这也是我这份工作最有趣的地方,我得以在不皈依、不出世的前提之下,见众生,助众生,还有比它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吗?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