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很巧妙,当你在某个时刻遇到了某一个“人生课题”的时候,关于这个“人生课题”所延展出来的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它们会把这个“素材库”扩充得越来越丰满,最后你沉浸其中,从此拥有了一个笃定或确定的答案。
在这其中,「无用之用」成为了我 2024 年的一个人生关键词。当然,这一篇文章并不是我 2024 年的收官长文,我也在酝酿着对于我而言的2024 年的总结,它会如约在 12 月 31 日发布。
我今年干了很多“不着调”的事儿,首当其冲的,大概就是这个公众号的连更。刚开始我只是给自己定了一个“连更 100 天”的一种仪式,但当 100 天到来的时候,发现好像还差点意思,还可以多点内容,于是,我心里的这个“仪式”变成了 200 天。在 200 天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思考,于是又将这个“仪式”延展到了 365 天。
太多的人在这个过程里面,给我“指导”与建议。大致的意思很统一,有的人说是浪费时间,有的人说为什么不写保险话题,还有人说没什么价值,其实中心思想很明确:干嘛要花费时间做这样看上去“没用”的事情?
刚开始我还解释说,这是一种自我的积累与沉淀。但解释得多了,就有点疲了,所以也就呵呵呵,一笑了之。
第二件,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到现在也有两三年的时间,应该算是读书吧。但它可能不能算“不着调”,但多少也会被冠以“没啥用”的范畴里。我读的书,虽然有沿承的脉络在,但总体上是很杂的,而且绝大多数的书籍,都不是“方法论”的书籍,它们更多的是在“认知论”的范畴里。
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遇到的质疑是比较少的,但少的原因也只是因为几乎没有几个人会跟我探讨读书上的事儿。仅有的质疑声很“古早”,大致都是在问,类似于“你读哲学有啥用”这样的问题。我现在的答案就是,「确实没啥用。但我想知道,我认为有趣,我觉得在我狭隘的认知的范围里开一个“小口子”,就已经是很好玩儿的事情了。不然,你觉得,早班通勤的地铁上,刷一小时“抖音”有啥用呢?(当然,从「无用之用」的角度来说,刷“抖音”可能一样有它的用处)
第三件事,是做「单身俱乐部」以及播客「扯单」。坦率讲,这两件事儿,一方面是兴趣,一方面是专长,第三方面的确也有我们的“功利心”在里面的,它们毕竟是我们触及更多潜在客户的途径之一,这一点我们坦坦荡荡,没必要躲避。相比于前两者,它们确实看上去“更有用”,但也正如娟妹之前跟我提过的,“转化流程太漫长”,所以可能就没有想象中那么有用。至少我们做的这半年里,我的确还没有因此而有客户的转化。
如果,把它写成一个 BP(商业计划书)去寻找投资人的话,它一定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风口投资项目。它耗费的精力多,时间成本高,短期的收益不可见,长期的收益不明确,怎么看都像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它对我来说,是一种观察试验,甚至承载了我在读书和写作的过程当中,所积累出的一些思考或者想法。这些想法需要用更多的人生经历或体验来佐证,「单身俱乐部」和「扯单」播客就是一种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的再创造。但它们的生命周期还太短,短期内还不足以让我看到更多的内容。
当然,在工作领域(保险)里,今年我也有了更多的“无用功”上的实践,其中甚至包括比往年更多的,没有任何结果的准客户积累与跟进。简单来讲,今年是我“折”掉的客户数量最多的一年,却也是我业绩收获最多的一年。这一点有很多因素使然,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某种意义上,我今年的绝大多数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看似「无用」的事情上。但我们永远不能以静置的视角来看待任何一件事物,哲学上讲要建立起发展的眼光。这些所谓的「无用之功」,未来会演变出怎样的可能性,谁也无法预判。但我相信,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在做的过程里才会遇到的。
宇宙在没有经历“大爆炸”之前,只是一个静止的奇点,只有从“大爆炸”的那一刻开始,才有了无数的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才有了这个世界,才有了我们。这些「无用之功」可能就是那一个个的“人生奇点”,不“引爆”它们,你怎么会知道,它们不会“爆炸”出另外一个“宇宙”呢?
所以,才有了那一句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吧。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