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月 12 日,2024 年的最后一个月近半,在维持着前几个月的忙碌之余,也因为“开门红”的竞赛,不得不额外再给自己上了一圈“发条”,所以紧张之下,自己又紧绷了起来。身体的感受不会说谎,stresswatch 上的压力值数据在进入 12 月以后,几乎就只在 20-30ms 之间徘徊(这是一个压力值较大的区间)。苹果手表的心率特异性的监测频率在最近似乎做了调整,以往是 4 小时一监测,而最近时不时就会有提醒过来。
我是深有感触,当一个人在精神紧绷的时候,“动作”一定会变形。那些你想要得到的,想要完成的,最后都会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成为了另一个样子。有时候,它还是个你想要的形状的样子,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扭曲的形态,你甚至辨别不清楚那是什么。
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压力型”选手到现在,不过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再次让自己承压,回到曾经那个状态里,既熟悉不过,又让人畏之不及。我从心理上是极其胆怯的,因为那是一种我无法有效处理的生命模式。
所以,我选择了惯常已久的“疯狂星期四”,这个常常被我自己用来做休整的日子,包括生活和工作两个层面。几个月之前,我形成了这样的惯例,在周四的当天不去安排客户见面,也不应约任何社交,可以允许自己睡到自然醒,自由度过星期四的这一天。但说实话,这几个月的紧锣密鼓的工作,让我的周四又一次转换回到了高强度的工作赛道里。如果不是再一次感受到了压力的话,恐怕我也没有意识到,我竟然已经把周四休整抛诸脑后了。
当今天,我重新拾起来这个习惯的时候,居然真的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感觉。StressWatch 也终于在今天,提示我迎来了超过 60ms 的“优秀”压力表现。
我想,人的压力源往往来自于目标,或者准确说,是对于目标的渴望、追逐与不得。12 月份因为开门红的缘故,我竟然给自己制定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刻的个人业绩目标和团队发展目标。事情的矛盾点在于,你知道自己拼一把有能力够得着这个目标,但同时又知道这个目标之下自己的压力会爆到顶点。追逐它是一方面,但身心的损耗又是一方面。先贤们总说,得到什么就一定会失去什么。我深谙此道,极度认同。以我对我自己的了解,那是以消耗自我的身心健康为条件的一种置换,它跟我在互联网公司里的 996 的工作状态,几乎如出一辙。
于是,在获得一些阶段性的结果之后,我还是选择了放过自己。我突然意识到了,即便我没有获得这样的结果,其实也不打紧,按照我自己稳定的节奏,我仔细算过,业绩就算不出挑,收入也不会差。这个重压在自己身上的目标“巨石”,扛到终点也不会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但为了锦上添花的一抹光彩,是否值得让自己付出那么大的心力,我觉得还是需要画个问号的。毕竟,咱做保险这一行,求的不是一时的好,而是一直的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最有效且最舒适的工作模式,正如我以前所说的,目标感极强的人,能从目标当中获取极大的源动力,但像我一样更愿意稳扎稳打做事的人,其实「持续向前走」就已经能一步步获得自己原先很想要的结果了。对我们来说,目标感要有,但太强就是另一种消耗和反噬了。
Anyway,说句自我炫耀的话,其实我已经达到原本设定的目标了。当然,这是另一种事后给予自己的自我肯定了。但即便没有达到,我也会在此时此刻回归我本来的节奏与模式,毕竟,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争先”不会给人以安全感,但“滔滔不绝”可以。就像我今天翻看了一下我这些年给自己由少到多积累出来的终身养老年金,那是一种底气极大的安心和安全感。我曾经在某个牛市里,半个月不到让手里的钱翻了一个番儿,但那只是一种兴奋和刺激。兴奋感会快速回落,只有安全感才会绵长。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