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真的有一种变化,有一种收获,是始料未及的话,恐怕都来自于过往许多年里,自己无心或有意留下的一颗颗种子,在当下的一个又一个密集的阶段,发芽、开花、结果,再进入新生的往复当中。人世间的许多事情,终究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历史车轮在不断回转当中滚滚向前,人生的“雪球”也在滚动之中越来越大。突然有那么一刻,我不禁在想,只要自己经历的事情足够多,耐心足够大,任何一件事情,放之更长远的维度,都只可能是正向的。
二十岁的时候,我们是冠以“某某某”名字的人生二十年的总和;三十岁的时候,我们是冠以“某某某”名字的人生三十年的总和。以此类推,我们的名字可能没有变过,但其实我们已经是不同的人了。没有白经历的事情,也没有白过的日子,只要你愿意继续在这个人世间活着,你总会到达那个让你豁然开朗的人生一刻,如果没有,请你继续驾着人生这辆车,向前、向前、再向前。
人生经历不同,感悟和收获也不同,但相同的是,我还是愿意跟更多的朋友分享我不值一提的过往,和值得一提的变化与感受。珠珠说我适合做人生教练,因为我的身上天然长着一双能够觉察一些东西的眼睛,她说我的洞察与感受力,是很多学习教练技术的人,都不一定能习得的。而我,其实连“教练”是什么都不甚了解。我甚至在留学时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时候,都一度对“coach”和“mentor”分不清楚。但我慢慢地,对于珠珠描述的我的“天赋”有了一些感知。因为我发现,我的确比较容易在初次见面的场合里,相对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底色是怎样的。我也有着比较敏锐的判断力,什么样的人可以同行,什么样的人不可以。所以,有一些朋友,有一些客户,我愿意一年见好几面,而另一些朋友或客户,我可能一年连一面都见不到。我还跟团队里的一个大哥说,我现在或许可以去做陌生招募了,这一回做,比四年前做,可能会有并不一样的效力,也说不定。
一个人在过往的人生当中,会积累非常多的“观察样本”,按照分类,大致可以是三个维度,「人、关系、事」。它们三个看似独立,却又有扯不开的关系,而当它们与我相关的时候,又会衍生出很多复杂的分支出来。有很多大方向的发展,我能够有所预见,但细节的摇摆与波动,却也经常出乎我的意料。这种“观察样本”的不断积累,依赖于自己在旁观者与入局者的身份之间的不停转换,从而催化出更加复杂的变量,它们或许是一种向前的推动力,或许是制造了一项新的阻碍。但无论是哪一种,样本的增多,终究会帮助自己发现其中的一些统计学规律,也能总结出一套可以自洽的统计学理论。最简单的情况,比如说谈客户。我有时候会觉得很奇怪,即便自己在某一些谈客户的场景里,自觉讲得不好、发挥得有待提升,但我却能很自信满满地下一个断论:他/她能成为我的客户/这一单我能搞定。并且,这个断论在 90% 以上的场景里,都被事实验证。
时间总归是一把最公平的尺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出现的不同的人与事物,在所需时间维度的积累上,总归不同。我们不得不慨叹的是,其实任何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积累,都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绵长得多。前两天,我跟一个朋友,也是我的一位客户聊天,他提及了最近的一些理财和投资上的内容,我鼓励他,“要多玩儿”,我这里是他的“大后方”,是他可以“多玩儿”的底气来源。当然,后半句,我没有说,因为时间会给我和他以最恰当不过的答案。而他,在“玩儿”过数年之后,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其中可能不乏对于自我的认知,和对于时间的深刻理解。但这一切,都值得好好经历。我期待看到那个时候的他,同样还有那个时候的我。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