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关键词

原创

本来,这一篇的题目,大概是要冠以“人生”为主体的,但当“人生的关键词”敲下来的时候,我又莫名觉得,这个主题太过于宏大叙事,也太显得悬浮未决。人生未竟之前,此时谈人生的定论总有些过早。然而,我想表达的内容,似乎又跟“人生”的话题脱不开关系。可见,取标题是一件多难的事儿,尤其是当要写一个非叙述场景的文字之时。

最近在读一本书,「读库」新出版的《重燃文学之火》。我还记得第一天打开它,是在某一天上午十点钟的地铁上。那一天,出门晚了,便安然地在地铁站门口的麦当劳好好吃了一顿早饭。错过了早高峰的人流,也就拥有了一席之座。座位的背面朝向正好是东南向阳的方向。车辆在向前行进,阳光在身后跟随。面前刚打开的第一页上,自己脸型轮廓的阴影印在面前。那一面纸,一半是影子,一半是阳光。

八通线的轨迹,并不是一条由正东向正西的轨道。影子跟随者轨道的偏移,一会儿向左离去,一会向右侵袭而来。猛然之间,像是一种时间在波动的样子。我没忍住,还是掏出来了手机,咔咔咔拍了几张,再一看时,又仿佛把时间定格住了一样。

序言的章节,对于处在此刻人生当中的我,是富于吸引力的,还没读完这几页,我就确定,这一本书,会是我喜爱的那个样子。再生夸一下吧,「读库」的出书审美,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这本书,到今天,我也只是读完了前 80 页,但我已然明晰,这本书在深刻探讨「文学教育」的社会命题。这个话题对于我而言,太过于有吸引力了,因为无论是“文学”还是“教育”,大抵都戳中了去年以来,自己无意识在关注和探索的两个领域。尤其「教育」二字,或许我在当下的这个年龄,也终于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大概是从某一天我意识到,“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拥有过真正的教育”那一刻开始的。

当然,你会说,我们明明从小学习到大,为什么我会这么“武断”地下定“我们没有拥有教育”这个结论?但在我看来,“学习”和“教育”,这是两回事。如果“教育”的主旨,只是把像数学公理、定理一样的内容传递给学生的话,那我们当然拥有教育,并且从这个维度上看,我们的教育理应还算不错。毕竟,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习得的内容和技能,总归还是非常丰富的。但我想反问的是,这真的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吗?

我以为,不是。

有很多社会现象,或许都在印证着,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教育,在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就以“网络恶意”为例——“网络暴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侧写——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个毫不了解的陌生人,赤裸裸地表达恶意这件事?大家为什么会不分青红皂白,不考虑事实依据,不面对事件原貌,就随意“人肉”,张口就骂?为什么有 KOL 在舆论上“煽风点火”,人们就会无脑跟随?

网络世界是当下教育结果显现的一个重要缩影,它在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本质上,并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一刻,我在想,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的教育,可真失败。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却没有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说出来让人觉得可笑,可你却无能为力。

当然,我所说的,并不只是中国或者东亚社会的现状,而是整个世界的普遍现象,只不过因为文化属性的极大差异,东亚国家在这一方面似乎更突出一些。曾经某一天,我突然觉得,我们的教育制度特别像是一条流水线,我们“生产”出来的,都是一样的人。而那些在刻板的教育体制当中,更早地自发觉醒的孩子们,却不得不归训于教条似的社会化管理当中。他们反倒成为了异类。

我有一些庆幸,庆幸于自己是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我可以相对无忧虑地不“出格”地度过我的学生时期。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幸事,因为我们已经在很多新闻里,看到或者读到那一些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挣扎而不得解脱的孩子们的令人唏嘘的事件。然而,这些事件,终究还是被“弱化”处理。我以为,最令人感慨的,是社会的冷漠反应,却不料,在这些事件当中,最让人惊奇的,是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孩子的生活主体,同时呈现出的淡漠态度。社会把学校和家庭归训成了一个模样。

我认识一些“网友”,他们在做一些和“成人教育”有关联的事情。但这里的成人教育,并不是我们普适意义上的学历晋升,而是针对成年人在独立意识觉醒的过程当中,或许遭遇到的种种与人生课题相伴而生的问题。我看到的通行的解决方式——即便它们各自锚定的主题各有不同——都是试图引导大家,逐步获得自我觉知与自我思考的能力——前者针对心理,后者针对思维。实际上,包括我在内的这个客群的规模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

我这个人,从小有一个当老师的梦想。所以,即便在后续进入职场之后,我也很愿意做一个带教的师父或者是培训的讲师。我甚至不停地在思考,什么时候真的有机会、有能力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但我也的确没有想通,自己到底能教别人什么。我只能尽力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在人生向前的过程当中,寻找那一个答案。

很有意思的是,人生的关键词总会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在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关键场景当中说出来。就像我之前曾经提到过的,将来的我,想要有机会再多进修一些有关社会学的内容,但社会学的议题太过于庞大,哪一条分支是我认为富有价值和意义,又可以与社会议题相关联,从而成为自己最想要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呢?我想,或许我现在所经历的世界,在以它的方式,给予我想要的答案。这个答案,显然跟「教育」这个关键词有所关联。

于是,「社会」、「人类」、「关系」、「教育」组成了当下的我的“关键词组”,那个扭动这把“关键词之锁”的“钥匙”会是什么,它们之间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能融合出怎样的玄机?我也是充满着期待。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