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呢,是一枚处女座。可以说,处女座的某一些特质,在我的身上显露无疑,其中一条,大概莫过于很多人吐槽最深的关于对「完美」的执着。
我对于「完美」的先天追求,更多的不在生活里,而在学习或者工作当中。一方面,我揉不得沙子、不容得逾矩、固守着底线,看不得在规则内外“跳舞”的人;另一方面,还会以对自己的要求,同样要求其他的人。「完美」之意,在第二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前的我,对于细节是更加看重的。它来自于先天的敏锐度,也源自环境的熏陶,以及进入职场之后的训练。总之,虽然我在生活里,可以接受自己不修边幅的状态,但在正式的工作场合当中,一丝不苟是底色,较真也是常态,我认为我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别人应当至少与我平齐,一样能够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我曾经的一个领导说:
“你是一个特别好的员工,也是一个非常负责优秀的带教师父,但如果想当一把手,你得能够「容错」。”
那时,不到 30 岁的我,大概是无法真的理解和掌握这句话当中的精髓,以我当时的人生阅历而言,基本上这句话里 70% 以上的内容,我也不曾真的听进去。那时的职场环境,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级别的悬殊、资历的差异、职位的高低,总是在许多事务当中扮演着更关键的角色。你能管得住一个人,你可以用你的标准去要求一个人,你能够因为对方没有达到你的要求而批评对方,都只是因为所谓层级的压制,当然,或许也有个人能力或个人魅力,在其中发挥着一小部分的作用,但本质上,是你屁股坐着的那把椅子,决定了很多事件的发展方向。
再后来,出国留学回来之后,开始进入保险行业。「代理人」的模式虽然并不新鲜,但说到底,终归是对传统职场的雇佣关系的一种「颠覆」。它的所谓的层级,不可能有任何的「压制」的作用,因为你不给他们发工资,你也决定不了他们的发展与去留。「代理人」模式的本质,是“合伙人”。所以,如果说传统的职场,“要求”和“挑刺儿”是常态的话,在「保险代理人」的职场,“鼓励”和“协助”是推动工作、业绩、个人发展及团队发展的桥梁和命脉。
因为要求行为的弱化,我必须要接受自己在行为模式上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我的转变周期,长达三年。我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不能强制要求另一个伙伴也同样能做到。但如果想要推动 TA 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你反而要协同于 TA,帮助于 TA,让 TA 以 TA 最擅长的方式,同样趋于达到曾经的你能够做到的事务目标。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处理事情的方式。你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行为模式,在实践当中,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这个过程当中,并不只是出现 TA 达不到我所期望的水平这一种可能性,还会经常性地发生,我自己也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目标这一状况。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了曾经听到过的「容错」理论。既要面对和接受自己或伙伴不及预期的状况出现,也要适当地将自己过于「完美」的预期进行弹性的调整和降低。换句话讲,要容许偏差产生。
我以为,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这种智慧的禅机不光在与心胸上的开阔与包容,更在于将可能并不完美的现状,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它们本就是当下的我们能收获到的最为完美的样子。不用去懊恼与假设“如果当初……就……”的事情,历史从来假设不了,当下的一切,就是我们能够收获到的最完美的一切。
所以,这同样也是一种「积极心理学」的投射,但它不光是对自己,也是对身边与你一起奋斗的其他人。我们努力开拓,就是一种无悔的选择。完美不是定义结果,这种无悔才是完美。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