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自信

原创

《自信有光》by ChatGPT
《自信有光》by ChatGPT

很奇怪的是,最近在谈客户上,总是有一种不那么自信的感觉。或者说,是处在一种「自信悖论」里。在接洽与谈的过程当中,我始终坚信着自己的逻辑和理念,也坚定地认为当下能匹配给对方出的解决方案是可以切实覆盖对方的所有需求的。而相对的是,每一次谈判之后的自我复盘,却总是会自我批评,认为自己的某一句话说得欠点火候,甚至不那么到位,或者会反复琢磨自己的某一句话,是不是说得过了火?

说「奇怪」二字,是因为我已经很久不在谈客户这个层面,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了。这对于我自己而言,成了一个稀有事件,所以不得不让我自己警惕了起来。恰逢最近这一周里,持续在连轴转的事件当中徘徊,甚至没有获得一个整块的休息时间,脑子没有彻底休息,脑细胞也没能得以喘息并修复,能量值掉入了另一个低谷,或许这是「不那么自信」的主要来源。

而前两日,跟朋友聊到了“自卑”的情结,这其实算是一个更社会化、更普世的一个话题,对于东方文明社会而言,尤为突出。东亚文明,不是个「鼓励型文明」,甚至你完全可以说,它是个「打压式文明」。如果论一个人在逆境当中的潜质,中国人一定是最牛的那一个,即便再当下这个物质条件已经很丰盈的时代里,依然如此。我们擅长绝处逢生,而这一点,部分程度上得益于「打压」这一项文明共识的存在。所以,我们也大概是全世界各民族里,最“居安思危”的一个民族。凡事都先往最坏处打算,是非常多人的一种处世哲学。

而一体两面的是,「打压教育」也让我们成为了一个很缺乏文化自信的民族。我记得几年前在国外的时候,当外国同学们与自己探讨一些与政经相关的议题,你明明知道对方的观点有所疏漏与狭隘,你却很难直接地表达自己的不认同。有一些中国孩子会因为语言或者担心自己理解的不透彻而怯于表达,有一些会选择弯弯绕绕,鲜少有人会像老外们一样,把事情放到台面上,一是一二是二来说明。所以,在很多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太内敛了,中国人也是最喜欢沉默的那一个。当然,这里面的中国学生,也包括我自己,尽管有所职业阅历的我,可能在见解的表达上,愿意多说两句,已经算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但归根到底,这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不自信,也是一种文化表达的不自信。

然而,我们其实也知道,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同学,在英语表达上,比我们要差很多,但他们就是能很自信地去用自己很蹩脚的、语法错误疏漏百出的英语,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来,并且所有人都基本上能够理解和明白,大家还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并给予真诚的称赞和鼓励。

我那时候会臆想,如果是我在台上,我的英文表达,我所阐述的观点,比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要强。我们所经历过的职场环境,比老外们要复杂太多,我们所经历过的经济发展周期,也比他们经历过的快太多,我们的文化积淀,也远比西方社会更深厚。所以,我们的脑子里是有很多他们所看不到的东西的。

但我们缺的是什么?

今天,我在墨尔本大学的三个院系合办的北京招生会上做校友志愿者,帮助学校和准学生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这其中跟一位妈妈聊天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了我们缺的那一环,我以为,那是一种辩证性的思维习惯,或许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思维能力。所以,在探讨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不然很容易固守己见,要么是很容易被对方的思维和逻辑带跑偏。

何为辩证性的思维能力?就是对待一件事情,你既可以看到 A 面,也可以看到 B 面。非黑即白的教育模式,是我们教育体制下的特点。当这种特点无法与时俱进的时候,它便成为了问题,且会在某一天变成弱点。这是当我们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上的时候,会怯场、会羞于表达、会不那么自信的根源。

但其实,很令人觉得讽刺的是,辩证思维,恰恰又是我们传统的文化里,很精华的一部分。历史总是在前进当中,发生某一种轮回。当下的许多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国学的知识,算是一种社会化回炉重造的趋势,也是文化自信重塑的一种社会化体现。当然,这是另一个可以被深入探讨的话题。

关于“自信”与“自卑”的讨论,可以结合到我周三跟朋友录制的播客内容当中,包括我曾经在文章《假期给予我的》提到的内容。其实,它们在探讨的是同一个维度的事情。我们的文明体制里,从来不缺反思、反省和复盘,在这一些点上,我们做得足够完善足够好,也因此,一旦发生结果与目标偏移的状况时,绝大多数人,都被“教导”着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和原因。但过犹不及。我们不缺这一趴,我们缺的是,对于当下自己做过的事情的绝对自信:

“这就是当下的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这个事儿没成,它不是我的问题!”

我把它当成一种主动偏移和刻意练习。因为即便秉持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下意识的动作依然会是反思自己。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把我们自己往“天平”的另一端拖一拖、拉一拉,让自己不过分陷入到常规的「不自信」的情绪当中去,而先行肯定自己。

或许,我们更应该「盲目自信」一些,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极端抗争极端,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抵消作用。我在能量充沛的时候,能够刻意引导自己做到更加的自信,却在能量低谷的时候还是不自觉掉落到「不自信」的“陷阱”里,我想,已经是最恰当的例证了。

总之,凡事要先肯定自己,你可以、你值得、你能行!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