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魔咒”

原创

《兄弟》by ChatGPT
《兄弟》by ChatGPT

有的时候很有意思,你并不清楚为什么,但是你的周围总会在一段时期里,频繁涉及某个话题。我想,最近曝露最多的一个,「非独生子女」必然得拔个“头筹”。

今天在去公司的地铁上,碰到了一个爸爸独自带着两个双胞胎的孩子。双胞胎不算什么新奇事儿,但“爸爸带孩子”这个事儿有点新奇,更新奇的是,两个孩子显然是两个混血男孩,两个娃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腔,跟他们的样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萌。霎那之间,有一种隔世的恍惚感。尽管现在,父母们“管教”孩子的方式,永远离不开一部手机,但也能看得出来,这个父亲有一点教得很好,两个孩子淘气归淘气,但很有礼貌。当然,我不免会有一番想象,想象他们会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想象他们这种跨文化的家庭组合里,会衍生出怎样有趣的剧情出来。

我想,人总会在生命的各处,不断遇到一些重复的生命主题,它们与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此时,或许整个宇宙都在用尽它自己的所有的方式,来“骗”你生孩子,甚至是多生孩子。当然,这也紧跟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另一种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了。

我们曾经在播客里,提到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婚姻与生子这件事情上,可能有的观念和观点上的异同。往往独生子女出身的人,反倒更偏向于只生一个孩子,而非独生子女的家庭出身的朋友,在不考虑女性在生育这件事情上的痛苦之下,普遍更加愿意要第二个孩子。我的一位在备孕阶段的朋友说,她不能接受有第二个孩子来瓜分他们两口子的爱。而我另外一个生了二胎的朋友却说,他们总会老去,总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孩子能多一个人商量,总好过一个人独自承受。

孩子多了,当然也有孩子多了的诸多烦恼。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看最新的那一期《offer》的跨境遗产纠纷案当中,所涉及到的那姐弟三个,在五十年的成长与相处过程里,所面临的情感上的纠葛与危机。这些烦恼,或许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就不太可能出现。但我总认为,这又是另一种“幸福”的烦恼,这种“磕磕绊绊”让你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关联。跨越近半个世纪的和解,有诸般心酸,也抵不过兄弟姐妹之间的一个拥抱。

今天,在微博上声量颇高的一部新剧《好团圆》也终于上线了。又是一个三姐妹的现代故事,照进了影视剧里。上线了三集,我也看了三集,不知别人的观感如何,作为家中老大的我,倒完全同理同感白百合那个角色的所有表达。「老大」是一种家庭角色,甚至算是一种社会普适的统一的象征。小的时候,你年龄大需要更懂事,你要照顾幼弟幼妹;长大了你又成为了父母眼中最能依靠的那个人,家中真有什么大事小情,似乎所有的人的第一念头,都是找到你商量。这从小到大的经历里,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不是这些普世的“论调”,而是作为当事人的你自己,也会百分之百地认为,这就是身为「老大」的你自己的事情。你有时候会无奈、会疲惫,但关键的时刻,你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顶上去。用一句当代地流行话说,叫「自我 PUA」得很有效。

直到此刻,我突然觉得,其实这也是一种家庭机制。一种角色的不同,代表着的就是一种机制或功能的转变,他们在家庭的这个「大机器」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也不可替代,某种意义上,「老大」甚至是一个家里的「枢纽」一样的存在。我们偶尔会自我抱怨,但该出手的时候,硬着头皮也得硬上,因为你总是认为,这个事儿你不去做,就没得人去做。尽管在事实上,不见得只能依赖于你的作用,但过程里,其实反倒是我们自己更想证明自己在这个家里的独特功能性。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可悲的事实。我不禁在想,到底还是在少时失去了些东西,才会在当「老大」这件事情上,给自己加那么多的戏,去争那一个尤其在父母心目当中的重要位置。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这辈子都摆脱不开的“肌肉记忆”。当然,其实我们也乐在其中,没想过要真的挣脱开。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