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好一件事

原创

《专注》by ChatGPT
《专注》by ChatGPT

知行合一的又一个实践,大抵是从今天开始的。昨天的文章里,我分享了假期的一些启示,其中关于工作的行为方式上,做一个大胆的变化与调整,就是每日重点完成一件事。但实际上,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并不算少数,既需要安排新人的规划与管理,还需要准备客户的资料,同时既定客户的面谈,也同等重要。所以,或许在很多人的心里,都会认为,这其实并不现实。难道做完那件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就不管了?

其实,我想分享的是,「每日重点做好一件事」的背后,并不代表着剩余的时间里可以撂挑子。这个处事哲学的背后,是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正反馈”出来。它意味着,当你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后,你今天地这一日已然创造了可以称道的价值,而在此之外的其他所有成绩,就变成了一种额外的嘉奖与收获,哪怕其他的某一件事情没做成或是做砸了,它并不会削减或抵消你当天的付出与获得。因为它们是额外的东西,它们不是今天评断自己工作成就的评价标准。

在我看来,这样的一种实验,有两种好处。

首先,只在一件事情上紧绷,专注于它的效果与反馈,从而能在其他事务上释放出弹性空间。这种弹性空间,就是客观的时间与精力上的,也是主观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上的。其实,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一味地紧张,是处理不好所有亟待处理的事情的。它就像是一台机器,始终按照同一马力运转,机器的效能反而会越来越低。反倒是,工作一小时让机器停下来歇上半小时,待发动机冷却后再运转,它的持续动能和效力才能发挥地持久。对于人而言是一样的,但是在工作当中,我们很难真的像机器一样真实的停机休息。而对于人而言,“休息”的目的是为了在体力上与精神上进行有效放松。你既不能真的干一小时停半小时再继续干,即便真的能如此,停下来对于一个人的体力或精神也未见得是更加有效的放松方式。为什么互联网上,大家现在改“社畜”称谓为“牛马”?因为人很难让自己停下来,因为焦虑感会促使人始终再一条紧张的线上,无法放下来。

所以,与其奢望于拥有彻底放空的间隙,不如调整另外一种工作模式。在工作本身不停下的状态里,放大其中最重要的那一项所带来的效能上的正反馈,从而在其他的事项里,减缓能量的输出,从而保持一个相对活力的持续状态。这样,一方面,我们的焦虑感会自然而然地减少,因为我们一直在做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一日当中至少能有半日的工作,能在相对稳定和确定的松弛状态中进行。这个时候,你不难发现,一半紧张、一半松弛地工作,从结果上的效率和有效性来判断,不见得比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当中工作,来得更低。这也是我第一日实验的结果反馈。

第二,我们会因此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也更加容易获得满足。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自我暗示,甚至也可以说是另一种“自我催眠”。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肯定,这一份肯定不来自于他人,就必须要来自于自己。而来自于自己的肯定,往往又是最难的。我们的教育范式里,教导人的都是如何谦虚。谦虚出现的场景是,有人在夸赞你,反过来看,这个社会所倡导与鼓励的,是自己的成绩通过别人的嘴说出来。但现实是,他人的肯定不常有,职场上的打压与否定也更多。这个时候,自己的生机是需要靠自己来培育,是需要靠自我来唤醒。所以,自我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我们都很欠缺这样的能力。所以,「每天重点做好一件事」的意义,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放大自己对自己在价值判断上的肯定。从而从事情当中,获取应该有的支撑自己持续前行的能量。

虽然,一日实践的反馈并不能说明什么,它依然需要不断地调整来提供更加详实的人生论据,来佐证这样的方法论的价值。但我想,感受向上的反馈,是立时获得的。就比如说,今天我的重点是上午新人的规划与复盘,我要通过更匹配的方式,帮她梳理出来最适合她的工作方式与工作节奏出来。当它被很好地完成之后,我的工作压力随即释放了出来。我自我催眠道,我今天的最主要工作已经结束了,剩下的都是我想干的但不必要那么强努着自己必须得紧急完成的事情——虽然确实也有一些不得不在今天了结的事项。但我的感受是更加轻盈的,这一点也体现在了 StressWatch 的压力值数据当中。我第一次在工作日的某个时间里,监测到了超过 100ms 的「状态极佳」的压力值数据。事实上,我极其高效地完成了今天其他必要的和非必要的几乎所有工作内容。

这种感觉既有趣,又很微妙。且待我慢慢尝试,不断探索,持续观察,再来分享。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