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只有收款码

原创

赶着国庆节的尾声,带着爹妈来了一次错峰的出游,而出游的目的地,就在山西最北面的那一座城市——煤都大同。

来大同的念想,由来已久。早一点的时候,是想着,找一个周末的时间,从北京往返大同,来一场特种兵式的出游,动车或自驾。曾经也与一些同伴相约过,但却很离奇地,在此之前,没有一次顺利出行。仿佛大同在等待我的,必须是这一回的携家人出游。

作为一名山西人,外出旅行过诸多地方,也偶有海外出游的踪迹,但在这个我土生土长的三晋疆域里,我的足迹却总是局限于太原的“一亩三分地”里,间或穿插着,与老家运城的交集。山西绝大多数著名或出名的地方,我都没有涉足过。比如说,那些外乡人都能叫得上名字的壶口瀑布、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悬空寺、乔家大院、云丘山等等地方。

前两年,读到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早年间调研山西古建的经历,也是两位大家的实地考察研究,推翻了日本人曾经发表的论述,说“中国已经没有现存于世的唐代木建筑”。后来,看到了一个视频,记得应该是浙江的一个团队,在做所有山西古建筑的 3D 结构扫描和影像复刻。这么做的原因很多样,天然的原因是维护难度太大,不出意外这所有的木建筑总有一天会损毁与消失,人为的因素是因为这成百座的历史木建,散落在山西境内各地的农村与乡间,保护的资源和力度难说足够。如果不是各地乡民们如接力一般的保护,可能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消匿在了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了。现在,我们耳中能听得到的、眼中能看得到的“知名”的那一部分,在数量上仅仅是“九牛之一毛”。但剩下的那绝大多数们,是否能够也拥有这般“被看见”的运气呢?

《黑神话·悟空》真的是个太好的契机,它将山西的几十处古建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游客来了,名胜得以被看见,经济得以发展,收入有了,资源也就能更加匹配得上了。这无论如何,是一件太好不过的事情。所以,即便游客甚众,我也愿意带着家人,去人群中再去感受一下这些古迹的魅力,那是另一种新生与不同。

今天,我们的足迹循着二广高速,率先来到了应县木塔。先科个普,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而非大同,尽管它距离大同的距离只有六十公里。

应县木塔(释迦塔)始建于辽代,距今 968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它与比萨斜塔和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它的最“奇迹”之处,是整个塔的建造,没有用到一颗钉子,全部使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榫卯结构」,并使用 5000 多件斗拱进行支撑,便已然能够屹立近千年。想想,倒也觉得挺汗颜,我们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怪兽”们,却不见得能“活”过 70 年。

天宫不算作美,当车子穿过雁门关之后,就一直是阴雨绵绵。我们带了伞,却没有一个打开任意一把伞。我想,在绵绵秋雨中漫游,本就是一种别样的惬意。在这一点上,我跟父母有着同样的感受。

应县木塔在一整片“辽金”商业街之中包围着,还在城外的马路边,便远远地就能看见释迦塔的身影。释迦塔所在的佛宫寺,作为一个独立的景区或是博物馆而言,占地面积并不大,从入口到出口,按照游览动线游览一圈,一个小时也完完全全足够了。释迦塔从外观看有五层,实际内含九层。但因为历史破坏以及当下修缮维护能力不足的缘由,现在仅开放了第一层供人参观。塔内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释迦牟尼塑像,周围的墙壁上是精美的佛像壁画。据说塔内共有 34 座彩色塑像,还有两枚佛祖真身的佛牙舍利。但目前,我们尚难有机会得见所有的文物真容。

很神奇的是,在每一座我游历过的寺庙里,都能看到一只或几只受“神佛”庇佑的小猫。释迦塔里,释迦牟尼塑像的底座下方,玻璃罩的保护区域里,趴着一只大概只有几个月大的黑白小猫。而人们对于在寺庙这个场景里出现的生灵,似乎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喜爱。或许,日日接受佛缘洗礼的它们,本就更有灵性,本就与众不同。

无论是佛宫寺里,还是大同古城里的钟楼内,甚至包括大同街边的一些摊点上,我都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景色”。佛宫寺里禁止明火,所以里面的供奉之处,都是不见香火的。园区在大雄宝殿的角落里,放置了朝拜者可以用来供奉的水和小米,并将对应的“请供”价格标在了旁边,并贴上了收款的二维码。很有意思,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在旁边盯着。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了殿外的祈福处。我以为这是一个个例,当我与家人在夜里闲逛到大同古城的钟楼里的文创店时,发现了一样的情景。无独有偶的是,我甚至在一些街边的小吃摊点和工艺品店里,也看到了类似的现象。

我并不知道,这个事情是从一而终就有的,还是一种新鲜的产物,但作为一名游客而言,我在这个地方感受到了巨大的信任。我相信,在任何一个地方,“偷盗”这件事情是绝不尽的,但显然,在这里,它最大化地容许他人犯错,也最大化地相信每一个人的善良之心。那一刻,我对大同这座城市(广义的大同区域,包含应县),生发出了一种温暖之感,这种感觉,我在我去过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都没有感受到过。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