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原创

《对酒长歌》by ChatGPT
《对酒长歌》by ChatGPT

酒是一种很神奇的物质,喝酒这个行为,像是一把钥匙,它能帮助你打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自从我开始逐渐认同于马斯克的那个言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时,我越发觉得,或许我们本来就有很多种途径或者方式,链接到那个「真实」世界的存在。以前我以为,这个通道是“做梦”,尤其是最近这一个多月里,我会时不时地在梦境与现实当中游离,每日清晨,总会有那么一个片刻,甚至分不清楚哪里是梦境,哪里是现实。有了昨夜酒后写文的经历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通往“现实”的方式。

当然,小酌怡情,大酌伤身。酒这玩意儿,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挥的效力终究不同。酒品不好的人,别轻易尝试,会给身边人带来不必要的隐患。十八岁以下的小伙伴们,没过法定年龄,也别去干这么不理性的事情。

这一篇文章,于我来讲,是一个超预期的收获。写它的时候,我大概只是凭着微弱的理智在叙写最近的一些个故事。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击,脑子的思绪也不知是间断的还是连续的,但我印象里,写这样一篇文章,几乎是一气呵成。通常而言,每一篇文字结束之后,我都会再通读一遍,修改言语的谬处之后,再行发布。但这一回,强顶着的那一份清醒,已经在这一篇文字的记叙里,消耗殆尽,无法再匀出来更多的能量,放在校对之上。于是乎,合上电脑,倒头就睡。我的“超预期”,既来自于文章本身在结构与逻辑上的完整,更来自于第二日我复看之后,竟然发现其中几乎没有出现错误的语句,仅仅只有一个错别字。我惊奇于自己在迷蒙之余,竟然有着出乎意料的文字准确度。而我清醒时候的每一篇文章,少说也得校对出小十个需要调整的地方。

所以,恰当的酒后,是一种超乎常人的潜能激发的状态。我还记得数年之前,在我即将出国留学的某一晚,跟公司的小伙伴们醉酒言欢,嘴里竟然在持续迸发着语义连贯的英文。但我其实已经许久不说英文,如果硬要在我清醒的时候跟我来上一段对话,我估计得磕巴死。酒精对于人体的作用,不光是一种“迷醉剂”,也会发挥它随机化的激发潜能的价值。当然,这是一种“拆盲盒”的行为,在我的人生经历里,同一件事情从来没有出现过第二回。

在此,劝诫诸位,不要“盲赌”,毕竟,虚无缥缈的东西总让人抓不住,但身体上的难受,只有自己知道。

如果你非得要喝,我建议你千万不要轻易尝试一个人独酌。独酌会把你心底里最压抑、最悲伤、最郁闷的往事勾起,在这个场合里,它解不了忧,只能成为你情绪的另一种催化剂,让它无限放大。

想要享受饮酒之乐,就一定要找一个朋友一起喝。如果你所在的城市里没有这样一个人,那就回到故乡,回到那个让你天然能够放松心神的地方,择一家小馆,点一个热气腾腾的锅子,点上三两小菜,取一壶你当地才有的特色美酒,给你我二人各自斟上一杯。聊上三两句只属于这个地方的闲话,再相互碰个杯,抿上那么一小口,正式开启这一夜独属于你俩的小饮狂欢。一杯白酒下肚,微熏感便上了头,这一刻开始,我们便一起进入到了另外一个时空里,在这里,时间的流逝速度都变得不再一样。我们在不同年龄时与彼此相聚,相聊的内容看似不同,却又好似一个样。在这个时空里,我们都还是最初熟识的那般模样,时间在我们彼此身上留下的印记在那一刻,被磨灭殆尽。

我莫名感同身受了,《长安三万里》当中李白长日醉酒的那一份恣意。一个人的洒脱,总要建立在一份更加自由的心境之上,但现实总提供不了这样的天地与土壤。我也更加同理了,为什么李白能在醉酒之余,留下了那些在历史长河里流转得绵延不绝的诗篇。醺醉之余,一个人脑海里的所有文字,也同样都是自由的,它们像翱翔在天空里的无数只灵动的鸟儿,彼此相遇、相谈、相交,它们不需要你刻意的引导,便可自由组合,尽情创造。或许从本质上而言,那才是人类一种最简洁无比的本能,它不需要受任何清醒的理智的约束,反而能生发出别样的内涵与景色。

所以,且让这「德不配位」的我,借以李白的诗篇之题,来表达我那或许已与他常有共鸣之意。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