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念的经

原创

当然,念的是家家难念的那本经。

“体面”这个词,大概形成了人际社交圈里最大的“魔咒”,一个人可以活得拧巴、过得拮据,在一脑门“官司”里、一整串“炮仗”中苟延残喘,但面子上的东西,丝毫不可以掉地上。无论你处在怎样的际遇里,这是人际关系社会化的必然标志。通常,也可以翻译为,在多数人的世界观里,外人眼里的自己比真实的自己更加重要。“体面”的另一面,是它在这个社会的发展当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这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里形成共识的一种集体约束。正因为有了“体面”的存在,很多市井里、家庭中的糟糕事以及相对应的价值观或意识形态,才不至于蔓延到社会的多数群体当中来。“体面”让这些社会系统当中的变量和冗余,只停留在最小社会单位——即家庭当中。也因此,这些事情通常翻不起太大的浪,影响不了多大的局。旁人听到或看到,除了慨叹、惋惜、同情、同理之外,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做不到。真正受煎熬与痛苦的,总归只有局中之人。

我们总是抱着一颗八卦的心,听着那些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旁人的故事,然后不住地发出内心深处大大的疑问:都这样了,他们为啥还要在一起,为啥还不分开?

对,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灵魂拷问,只不过,回答者总归不是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局中之人或许本就有自己的答案。我的观察里,其实并不难回答。因为他们在这一段让人看起来颇为“扭曲”的关系里,各自有所求,各有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地方。所以,当一切在第三方眼里看来负面的事情,总会被这段关系里的“求”所抵消。一个人在追求另一个人可以付出什么,在维持一段亲密关系里只会更甚。Ta的姿态会更低,底线也会更低。只是我们理性当中很清楚,这样的行为只会带来更极端的结果,比方说一方会一味隐忍和妥协,而另一方会更加变本加厉。至于说这一段关系,最终会走向何处,却也很难讲。老一辈的人,多数会凑合着磕磕绊绊过一辈子。新一代的年轻人,不见得能真的更加洒脱。但如果有一天,他们决定了要分开,大抵也是其中的某个人因什么事情而有所领悟或着意识觉醒,才能发展出的一个结果。

所以,“念经”可一点儿不容易。而“念经”这个词儿,竟然在如家庭这样的场景里,又异常贴切。念经念的是心境,它既可以磨灭一些个性上的东西,也可以开解一些关系当中的玄机。而现实里咱听到的念经之声,是不是总是噜哩咕噜得让人听不清楚也听不明白?或许我在乡下村儿里听到的一位叔叔的感言,更佳贴合。

他说,“人不能太较真,太较真让人痛苦。人一辈子要经历那么多的事儿,哪儿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稀里糊涂的,也是一种过法。你能怎么办呢?别跟自己作对。”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