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会思索一件事情,如何处理朋友的立场?具体而言,大约会是这样的一个场景,就是当朋友向你表达了一个观点,或是吐槽了一件事情,亦或者因为什么样的问题绊住了手脚,而这个观点、事情或问题其实来自于 Ta 自身时,你该如何表现?是站在 Ta 的立场,先不论是非,跟 Ta 一起“同仇敌忾”,还是直接指出来 Ta 在这个过程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事情上,我有时候是迷离的。我自己的个性,是一个喜直接的人。你有什么问题,我作为朋友如果看到了,却不指出来,任由它在你的身上“发酵”,引发更大的敌对情绪,陷落到不自知的情形当中,才是一个不合格的朋友。可经常地,我又意识到,当一个朋友向你抱怨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时候,其实不一定真的是在争论某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而只是想找一个同盟支持 Ta 或者支援 Ta。至于真的是非对错,在彼时的情境下并不显得那么重要,因为冲动放不下来的时候,说什么理智都为时过早。当时当刻,Ta 需要的可能只有你提供的情绪价值。
所以,我以为,作为朋友的角色而言,大概也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树洞”,一类是“镜子”,不同的需求下,是不同的人。而往往,“树洞”和“镜子”很难成为同一个人。但我们作为客体,经常又很难分辨,你在不同的朋友面前,究竟扮演的是哪一个角色。就比如我,我认为我在朋友当中,“镜子”的作用更加明显,所以我才愿意更理智地对待 Ta 说的诸般事情。但我又意识到,自己在某一些女性朋友的眼中,又是一个可以吐露心声的对象。绝大多数的时候,我能掌握得了自己在别人生活里的作用力是哪个方向,可偶尔也有把握不好的时候,在你共情的时候 Ta 跟你聊理智、客观、是非,在你理性与其探讨对错的时候,Ta 又会在情绪上表现得“歇斯底里”,Ta 的难以捉摸让你难以琢磨,于是本来是他人的困扰,最后却衍生出了你自己的困扰,一个烦恼不知怎的变成了俩。
而我发现,这样的朋友往往处在自己界定的“关系很好”与“关系一般”的边缘,往哪一边放 Ta 都差那么一点意思。有一句话说得挺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贴切不过了。
人往往会因为掌控不了的人或事,而自寻烦恼。而「人」,常常又是我们难以掌控的“大头”。说到底,人们愿意维系着这样一种看上去并不那么“健康”的关系的本质原因,总归是对这个人有所求、有所期待。有时候是关乎于利益,有时候又是人情,终其始末,总有原点,亦有归处。但让人不悦或者不适的关系,是否应当去改变,或者是否应当去断舍,考验的总是人性本身的抉择。
我总以为,自己是一个“切割”关系的技能非常娴熟的人,但我一样,在面临当下的一些“极致”的状况时,也会手足无措,无以自处。人情总有站在是非对立面的时候,但你身边的那个朋友,对于你的期待却左右摇摆,让你不得而知。一旦你的处理在分寸上差了一点,方向上产生了偏差,继而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充满火药味儿的“化学反应”,避之不及。事后,Ta 还能像无事发生一样跟你嬉笑怒骂,但你心里却产生了“畏惧”的种子,想要与其远离。
人活一世的根本,总是在处理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关系,大抵就是人修炼一生也不一定得解的唯一课题。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