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被鼓励的「做自己」

原创

傍晚的时候,给我妈打了个电话,谈及了家中的一些事情。这个电话的本意,是我想要“以道理和情理服人”地劝说她跟我一起回老家,但话语进行到没两句的时候,我们便惹起来了一些“不愉快”。我认为出于一些世俗标准的考虑,她应当没有任何理由地跟我回老家,但我妈却颇为“激动”地拒绝了我。本来就处在一个低落情绪里的我,表达了我的疑惑和不理解,最终还是没能说服她,只能讪讪地挂了这个电话。

我有我的考虑点,我以为不论如何,作为一家人,至少对外我们应当是团结一致的样子,在这件事情上,这个时候要考虑的,是我爸的感受为先。我以为我妈也能与我站在一样的阵营上,以共同的视角看待这样的一件“大事儿”,但不知为何,这件事情的反弹竟然如此之激烈。

挂了电话的那一刻,我还处在一种淤堵的情绪里不得开解,但又不得不去面对晚上紧接着需要关注的工作当中去。因为时间窗口紧张,我们只得在今天的夜里,将第三期的「扯单」播客录制完。

虽然今天我的状态不佳,但我很庆幸,参与到了今天的播客录制当中。让我瞬间警醒的是,当我们在梳理流程和大纲期间,谈到了关于女性「自信度」和「爱自己」以及「做自己」的话题。这一期的嘉宾 AJ,谈到了自己的母亲在面对一些世俗层面认为应当做与不应当做之间的事情时,所选择的坚持自我想法的故事。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了自己在处理傍晚那件事情时,一个重大的「误区」——我依然在用世俗的眼光、“男权社会”的标准、自我的道德秉持,来试图“绑架”我妈的想法、判断与决策,而忽略了她作为一名独立的人、独立的女性应有的选择和判断的权利。

她能在这样的人生场景里,毅然决然地选择说“不”和做自己,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你要面对的,可能是很多人的闲言碎语、亲人的不理解以及无关紧要的人的评判。而反过来,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出现,我不想因此生出更多无端的是非来。所以,我的妈妈才是真正的勇士,她敢于跟她认为不需要迎合、不需要妥协的人或事,进行对抗与斗争。能在花甲之年,还能够服从于自己的内心,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作为她的亲人的我,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来评判和伤害她,而不是全力支持她?

那一刻,我羞愧难当。我突然发现,我妈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立无援的那个人。而我,却做了那个最不应该出现的“刽子手”的角色,我不但没有选择跟她站在一起,更没有什么精神上的支持了,反而还在否定和打压她。

我们的播客,录制到夜里 11 点才完全结束。送走同伴之后的第一时间,我打开了微信,给她发了一句道歉的话语。而这句话,是当我在录制这一期播客期间,我们无数次提到「做自己」的时候,想立刻发出去的那一句。

我总是推崇「做自己」的言论,我也在不同的场合里,跟不同的朋友讨论「做自己」这件事儿。往回看,我很庆幸的是,即便有很多事,我承受着来自家庭的期许或是压力,但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里,我几乎是完全能按着自己的想法,谋自己的路子,做自己的事情,成为那个“我自己”。但没想到的是,活得年纪越大,竟然自己越“开倒车”。光顾着跟外面的人谈“做自己”,转头面向自己家中的亲人,就成了另一种道德标榜的“不该做自己”的模样。那一刻,真想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