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组织了一次分享交流,请来了一个「外援」,一个我谓之“真正从‘土地’里成长起来的姐姐”。
为何这么说?
在这个行业里,牛逼的人大抵有两类,一类人拥有绝对高的业务能力壁垒,他们的经验你可以总结,却永远学不会。一个人之所以为张三或李四,是由这个人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人生阅历、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与知识技能共同构成的。所谓时势造英雄,当你无法在自己身上复刻一样的时或势的时候,你就无法真正意义上复制它们。所以这些咖即便真的愿意跟你分享什么内容,通常我也是听听就好,你能借鉴 1%,都说明这次学习有那么一点意义。而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他们「愿意分享」的这个动作,在我狭隘的偏见里,“炫耀”以获得行业影响力的成分,一定大于“授业”的利他想法。
第二类人,是我绝对佩服的人,他们的业务能力壁垒同样不低,但技能、技巧有章可循,能够总结成一种系统或者体系,供人学习、复制、再成功。他们是真正意义上「从‘土地’里成长起来的人」。但为什么说壁垒同样不低?因为真正有过扎根于业务当中的经历的人,就会懂得,这样的牛人能成为牛人,是吃过常人不能吃之苦的。因为最初的开始,一定是循着一个“笨办法”开启的征程。再在实践当中得真章。而往往这一类人的分享,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总结不出来什么高深的大道理。这就跟农民种地一样,一颗种子的生长,不可能有捷径。你得一点一点松土、施肥、浇水,即便苗子们先天基因雄厚,也未见得能熬过病虫灾害、干旱洪涝。他们的经验,是实打实“种”出来的,都是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真理。可在接受洗礼的一般受众眼里,若将两类人的“授业”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往往前者的拥簇者甚众。尤其在入行的新人眼里,更是如此。
虽然在这个行业里,不足五年资历的人,不能说自己已经不是一名新人了。但我也的确离开崭新崭新的那个人群有了一些距离。不得不说,早年的我更吃前者那一套,对于后者的态度又很微妙。而现在,当我在一个行业里沉浸多载之后,才明白,光环之下到底有什么,可能才是最要紧的东西。
今天的这个姐姐,暂且称之为 C 姐,是我认为的从第二类人群里“超脱”出的第三类人,她拥有绝对意义上的扎实的本领,又同时拥有常人并不完全具备的将知识转化成自己技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其归纳总结成为体系,授之于他人,让其从中受益,在实践中拿到结果。用互联网的用语,叫「赋能」和「可复制化」。
我这个人,有些“反骨”。我总是并不屑于这个行业里存在着的一些“怪象”,比如大家因为业务而习惯于主动给别人提供充分的情绪价值,以至于话语之间,已经没有了诚实的语言。对客户也好、对同事也罢,大家习惯于说“好话”,却早已不会说“真话”。如果说,这叫做「情商高」,那我只能是呵呵一笑。
对我而言,这非常容易形成一个行业内“自嗨”的怪圈,甚至营造出了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假象。行业的发展上,当然大有可为,不然谁也不会傻不拉叽地进到这个圈子里来。但我们不得不指出,进入这个行业里的许多人,最初不一定是抱着来工作的心态入局的;工作经历超过 10 年的行业老人,其中的许多也不停地扮演着“躺平/赢”的角色。这些奇怪的现象,给在这个行业工作罩上了一层光鲜的面纱,似乎你玩儿着玩儿着,就能把钱赚了——当然,不可否认,也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
但是,“自己人”往往不戳破“自己人”,既是因为自己是当局者,也是因为时常会走入一个认知或知识「盲区」里:如果不这样从众如流,那我还可以怎么样?
这个时候,需要一名“旁观者”的出现,当然,不是随便意义上的另一个人,而是具有从业深度、但位置与视角并不同的人,来领你「破局」。
我之前有跟很多人分享过,我将自己一个哥们当作我的「销售教练/陪练」的角色,缘起就是因为他在我分享过自己销售却从不促单后,说的那句话:
“你不去促单,你就算再为他好,他只要没有购买到你这份保险,他要么没有保障、要么钱没有存下来,他怎么可能享受到你为他谋的好?当然,你自己的业务本身,也没挣到这份钱。那你之前做的那些事情,有什么价值呢?”
那一下子,像“轰雷”一样。我才发现,我以为自己是一名好的规划师,但事实上,对此对彼而言,没有结果,就谈不上好。我以我的业务流程和职业习惯向前走,总是遇到消失不见的情景,我总为此不得解,却没想到,他人一言,即拨开了这其中的迷雾,戳破了我自以为是的「虚妄」。而更让人不得不服的是,你只要一试,他的方法立刻应验、立时有效。但在局中的我们“自己人”,却永远没有人去这么告诉你这些话。
这一回,与 C 姐一下午的沟通和交流,讲的,是完全一样的事情。只不过,这一次的立足点,是站在管理的角色上,而非单纯意义的销售上。但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以「职业经理人」的视角,看到当下保险行业管理动作的疏漏的人,寥寥无几。即便在我们这个公司,还都是各行各业有着管理经验的人转行而来,却也极少有人能把这个东西融会贯通到日常的团队招募和管理当中。
我曾有过太多的困惑,但这一刻,它们被逐一戳破。既往的知识不应该束之高阁,它们应当逐个应用于实践当中,转化成可复制的体系,转化成自我的另一种能力,那些你花时间学习与思考的结晶,才不会真的白费,才不会消匿于时间的缝隙当中。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