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咖啡因里

原创

早高峰的地铁上,哦不,今天因为公司的弹性出勤调整——得益于暴雨预警的缘故——我终于错了一次峰,全程从家一路坐到了公司楼下。

身旁坐着另一个小哥,他跟我是同一站上的地铁,背着棕色皮质的书包——像是 LV 的某个经典款——穿着白色衬衫、黑色西裤和黑色皮鞋,套了一件黑色的夹克卫衣,手里也支着一柄长伞,跟我一样,只是伞的颜色不同,他的是黑色的,我的是红色的。说起来,人们选择使用的工具,跟审美一样也存在着历史周期,就像这种古早的长伞,最近似乎又在市面上开始风靡。

他是万千普通人之一,样貌也无任何特别之处。而我不时观察他的原因是,他似乎在不时观察我,以及整个车厢的人。对,他在地铁的全程里,没有看过一眼手机。从梨园到国贸,地铁单程大概 40 分钟,普通的他就这样在某一个普通的日子里的普通上午,静静地观察了 40 分钟坐在地铁里的普通的人们。那一刻,我有点好奇,他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以至于,当我在途中看书并写写画画的时候,都不自主会用余光瞟一下旁边,看看这时的他在观察着谁。


因为错峰,终于有得时间余地,可以在家中安心吃一份早饭,早上嘛,当然要 C 一下。一杯热美式进肚,提神效果暂无需考虑,暖胃的效果倒是感受到了三分。所以,往常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去赶早高峰,不光因为人多,还有时间上的“拮据”。所幸,干保险这一行,总归在工作上拥有一些弹性,一周当中我也总能捡上几日,不用那么着急的来与去。

刚到公司,同事便拿了一杯热美式给我,我才想起来,前两天报名了早上的分享会,当时还一同报了一杯咖啡。只是,不知是什么情况,这一杯美式,竟然是“加浓款”。我最高的记录,是一天喝了三杯咖啡,自然也就没那么在意「加浓」的字样,边工作边拿起来咕噜咕噜地当水一样喝起来。

今儿的事儿特别多,还都是难啃的“骨头”。其中,最大的一项工作目标,是要在今天 close 掉这三日以来的那个艰巨的任务,无论如何,这个 SOP 要先闭环上。所谓,先完成,后完美。所以,今天的神经是高度紧绷的,除了这一项大活儿之外,还有许多细碎的事情要协调和解决。这个暴雨警报中的一日,很多同事都选择了早来早走或是休个小假,而我却奋战到忘了时间去了哪里。

直到中午的时候,一看表,才发现已经 12:30 了。抬头看见了另一个同事,便打了声招呼,询问中午该吃点啥。这一下子,猛然感觉到了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那种感觉,像极了酒后喝醉的样子,但不同的是,身体还受自己掌控,意识却游离在了身躯之外。我跟同事大哥说,我现在的身体、意识、思维,像是分隔在了三个平行的世界里。这咖啡喝多了,居然也能醉?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不过,这一个半小时内灌了两杯咖啡,其中一杯还「加浓」,的确跟灌了两杯高度白酒的节奏是类似的,莫不是因为咖啡因“度数”太高,一口气猛灌,便也有了跟喝酒一样的效果?

游离的分裂感非常神奇,意识是醉的,身体却是清醒的,干活时的思维链路也清晰得很。这奇妙之感,即使是在十几个小时后的现在,仍挥之不去。

我的「人生第一次」的列表里,又将要浓墨重彩地记上那一笔「人生之醉咖啡初体验」了。


回家上楼的时候,没再遇到楼下那个总在楼道里抽烟的“怪男子”。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的正面模样,只是时不时地,能够看到他在楼道半层之间的窗户旁,刷着手机,抽着烟。而他家的门也总是虚掩着,没怎么听到过里面有其他的动静。他大概 40 多岁的样子,个子不高,一米七左右,也不算胖。多数时候头发乱糟糟的,有些邋遢,每每经过总能看到油光的发梢,偶尔有时候头发也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比如昨天下午。

我在一日里的不同时间段里,都曾见到过他。但我却实在不知,这个哥们究竟是做什么的。他总让我联想到和菜头(@ 槽边往事),但菜头叔好像没有多少头发了吧,但他的头发还挺茂盛的。我也不知道,他的家中是否也曾同样有过一只猫。

我在想,他也是一名作家吧?毕竟,他不太像是没事做的人,而能不分日子都在家里呆的,且还给人如此凌乱感的,似乎也只剩下搞写作的人了吧。

如果是的话,他写过什么呢?


哦,对了,AI 告诉我,喝咖啡的确可能会“醉”🥴。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