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逛各地的博物馆,「博物馆」可能已经成为了我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典型标签。于是,没有关注任何一家博物馆公众号的我,在我被推荐的列表里,总会蹦出一两篇关于博物馆的内容。

「三星堆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的消息,便来自于一个我从来没有点开过的公众号。
若问华夏大地上,哪一个古文明遗址掌握着最大的流量密码的话,「三星堆」必然首当其冲。
说句不怕被笑的话,尽管对于「三星堆」早有耳闻,但最初的兴趣,居然是来自于 YouTube 里「老高与小茉」频道某一期对三星堆解读的逸闻。我并没有真的去考证其中信息的真与伪,但「三星堆」在我的心里成为了另一种自带独特属性的「标志」。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它在我心里的存在,跟「外星文明」、「远古文明」这些若隐若现的奇闻,旗鼓相当。
2023 年,我去了四川许多回。但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的门票,却始终预约不上。第一回,我停留的时间恰好与可预约时间错开两日,第二回,博物馆改造,闭馆数月。总之,我与它,始终没有相见的缘分。
这一回,是命运的偶然。我终于能够近距离,与这个数千里外的那个古文明,产生了新的链接,续上了或许我们数辈之前,就已有的前缘。
我想跟它约会,我来了。
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只占了其中的 1 和 2 两个展厅,策展的面积不算大,展览同样以「华夏寻源」为主题,但整体的内容容量,只是个微缩版。当然,最主要的、最具典型性的馆藏文物,除了传说中的「青铜神树」,悉数展出。所以,从质量上来说,如果参观的游客减少到今日的 1/10,那一定是一次绝妙的参观体验。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文明之间,一定有其链接。当我在一件又一件文物之间穿梭,看着展板上过去那些已然挖掘出的故事时,猛然钻进脑海里的,是上个月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里参观的那些个相似的感受。怎么说呢,那真的好像是面向着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即视感,但实际上,我们相隔着数千年。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考古学家说,这些个遗址,已然挖掘开采出来的部分,还只是「九牛之一毛」。但已然足够吊起你的所有胃口和好奇心,在内心深处发出无数个「为什么」。它们好像是来自于遥远的古代遗迹里,却总有无数你用现代知识仍然无法获知答案的问题。你知道的越多,问题反而越多。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总会有一种慨叹,为什么人类的寿命只有短短几十年?那一刻,总觉得,人类对于永生的执念,确有其意义,最起码,很多湮没在历史当中的疑惑,或许能有更多解答的途径。



所以,如果你问我,值不值得来?毫无疑问,太值得了!
最起码,「三星堆博物馆」72 块钱一张票,而这里,免费。你可以再加 6 块钱,多得一个「三星堆」的文创盲盒。

但是呢,我真心不建议你现在来。就我今日的体验而言,排队的时间 90 分钟以上,因为策展面积不大,人一多,展厅就非常拥簇,游览体验感着实不佳(也可以说是非常差)。
但仔细想想,大概主办方也没有预料到,「北京」和「三星堆」这两个流量场碰撞在一起,竟然吸引来这么多的游人前来参观。取消了预约制,动线管理经验上也存在着不足,毫不夸张说,这是我有生以来 30 多年里,第一次开启「人挤人、人贴人」的参观模式。所以可想而知,即便策展再好,可参观体验得打多大的折扣。

当然,这是「三星堆」开展以来的第一个周末,能有如此盛景,也实属正常。再加上,还有很多环京周边城市的人,应声前来,也拉高了前来参观的游客体量。
所以,如果你想来的话,我建议你工作日请个半天假,一早开馆就来。或者,可以再等等,避开暑期孩子们放假这段时间,9 月份再来,体验感会更佳。这次「三星堆」的展览,会持续到 10 月国庆假期之后。

不过呢,早来的确也有早来的好处。场馆外驻守有好几个电视台的记者朋友们,会随机「抓包」游人来进行采访,说不定你会遇到一个上电视的好机会呢。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