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之下

原创

落日的余晖,洒在了客厅的角柜上,角柜里搁着这些年里,挣下的一个个不算特别出彩的奖牌和奖杯。IDA 牌子上的那条龙,还在“地球”上盘旋着,铜黄之色,在晕染之下微微发光。

猛然发觉,似乎有些不对。柜子对面的玻璃窗明明是朝着东方,怎么会有夕阳的光芒穿透过来。于是,我扭过头来,正对着的,是小区里某个单位的办公楼顶楼,楼顶的一角,是个不锈钢面板的大柜子,连着一条通道从楼的一侧一路向下通到了楼体的一楼之中。这可能是个通风的设备?

那片光芒,正是通过这个金属质感的外壳,反射而来。而此刻,太阳正在偏移,橙黄色的光晕也将要从角柜的边缘慢慢退去。

一直以为,对面的这座外立面斑驳的矮脚小四层,是个被遗弃不再用的“遗迹”,直到有一日,走过了这个隔离在小区里独户独院的大门外,才看到了长长的门匾上,赫然写着的「市场监督管理」的字样。

这个住了三年多的老小区里,还真的是「藏龙卧虎」,我跟你说,里面的政府单位,还不止这一家。换句话说,是不是也是「风水好」的一种象征。


终于,在空调之下、沙发之上,睡了一个慵懒的下午觉。澳洲好友寄来的「盐酸非索纳定」吃完了,只得拿出「氯雷他定」来克一克这酸溜溜的鼻头和牙根。我愿意把我这半下午的困意,归结为药的常规副作用。毕竟,今儿可是刚睡了了大懒觉,日上三竿才起的床。

这一个懒觉,估计把过去三四周里没睡的,攒一块,全睡了。

身体是个很奇怪的「晴雨表」。一个多月了,没有再戴呼吸机入眠,但月余之前的那些个嗜睡、头痛的症状,却远离了自己而去。有时候,反倒是自己偶尔想要刻意给自己的身体,留一个睡午觉的气口,但不论是趴桌上、还是躲在小会议室里,那股子曾经挥之不去的困意,却总是不再被吸引过来。于是,只得草草收场,再回到那个熟悉不过的职场环境当中。

这副躯壳,在这几个月在绵密地医院穿梭之中,大概也受够了,不能再动不动给人罢工了,该支棱回来了。对啊,闹啥闹,好好的不行么?怎么地,非得搞个什么样式儿的诊断书,才能罢休?


「不要闲下来」,是最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这个要求吧,的确很容易达成,刨去工作本身的细碎事务不说,自己想干的事儿,是真的多到停不下来。

收拾屋子的那一天,把囤下的所有书,都整理了一遍,细细回忆了曾经买下这些书的动念,才发觉,那些欲望和冲动,并没有像想象中那般了无痕迹。一点点地勾勒,便就都回来了。但我知道,以我现在给阅读分配的时间,还有新书的积累速度——至少每两个月会有三本寄到家中——我得采取新的阅读策略——「速读」。

我想了想,这两年读过的四五十本书,都是精读、细读,但能回忆起来的内容,其实也并不算多。记忆本也是「边际效应递减」的产物,不如也试试不那么难为自己的方法,毕竟那些尘封搁置在书柜里的书们,有不少是翻了翻之后被厚重与专业「吓退」的。反正也看不懂,死马权当活马医,保不齐还能获得新知,有新的收获。


写作这事儿上了「强度」之后,始终处在一种很微妙的复杂滋味儿里。坦率讲,有点像工作,但又跟工作不完全一样,因为我的 KPI 只有「完成☑️」这一个选项。不需要特别考虑写得怎么样,只要能把自己脑子里真实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就好。

但说它有点复杂的原因是,我慢慢发现,当自己写得多了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提要求了。是的,我已经在完成数量的基础上,竟然给自己增加了质量的要求。这种潜移默化的意识调整,却并不见得是一件更好的事情。我知道,一旦这个开关被打开,终将带来更多的不愉悦。

稍稍微,需要保持一些警惕了。


最近发现了一样新东西,会上瘾。

平时,我在家里,有时不时买鲜花的习惯。屋里的色调太过于单一,植物能给屋子里,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但鲜花总也活不过多长时间,即便是营养液养着,常常也就三五天之后就迎来了凋败。

买鲜花的原因是因为省事儿,谢了就扔了,再买一束就好。但过去许久的时间里,或许自己恰恰忽视了,盛开与凋敝之间,本就是生命中不同的意象,它们对于生命的影响——比如我——有着不同意味的暗示。只是,我从不自知。

两个月前,美团买菜搞特价,想起自己从来也没有长时间养过一盆活物,便下单买了几株多肉,和一株发财树。为啥买它们呢?其实只是因为寓意好。你看,多俗。

「养花」这个事儿,费劲着呢。送来的植物,只有塑料皮包着的根茎,你得准备花盆和喷壶。花盆到手后发现土壤不够,还得下单买土。养的时间稍久,开始有叶子发黄发软的症状,还得去查到底是浇水浇多了?日晒不够了?还是土壤肥力不行?是不是应该准备点单一元素的肥料?

后来单买的一把富贵竹,也在水培当中生了根。想到以前的经验里,总有一天它会困于水培的环境里死去,不如移栽到土壤当中。于是,又下单买了俩盆。购物 App 似乎知道了自己新进的爱好,给我推送来了食用薄荷的种子链接。我一拍大腿,这个好啊!又好养、又能吃、还能驱蚊,一举三得!于是乎,陆陆续续地,一系列新的农耕试验,挨个上线。

人对土地有着刻入基因里的痴迷。这一点,以前不懂,直到自己摆弄这些花花草草开始,才发现,事实一直如此。


如果说,我生活里还有一个明显的性质上的变化,它来自于饮食。

之前我写过,我开始屏蔽外卖的选项。最近更甚。

前几日,有一天晚上我在九棵树的领展商场里转了一大圈,竟然对任何一家餐馆都产生不了口腹之欲。我只得又饥肠辘辘地回到家中,在买菜 App 里下单了一包火锅底料、几份鲜肉和蔬菜、一盒牛奶。然后在厨房里,倒腾了半小时,出炉了一锅热气腾腾的冒菜大餐。当把第一口鸡肉送入口的那一刹,美味从舌尖散发开来。Wow,这才是我要的那种满足感!

太好吃了!我可太厉害了!

现在想想,它的味道的确是很好吃,但「满足感」这种情绪的充分铺垫,或许更多地来自于烹饪和品尝的过程中,对自我的那百分百的肯定。


写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开悟了!

我想,如果在生活策略上,现在的我与几个月前的我有所不同的话,那一定是我把生活里的「随机性」调转了方向。

之前的那个我,追求着正面和积极的反馈,却总被负面与消极的声音牵绊、影响,甚至于时不时地,总要陷入其中。

现在的我,虽然还是任由「随机性」发生,但我却在无意之间,不停地为自己的生活增添那些给予正面反馈的「随机性变量」。

你种花会收获花,种草会收获草。即便总有黄叶凋零,但新叶总在发芽。你的一些不明就里的调整,植物们也会用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给予你回应。一日接着一日,枝会繁、叶会茂。

你读书会收获新知,即便是三两小时速读一本书,也会。读完一本书,本就是一件成就感满满的事情,更何况书中的诸多内容,都为你产生了多样的启发,而你也将这些启发,落笔生发。

而你做饭,是另一种创作,是另一种创造。即便你只是循着一本菜谱复刻其中的内容,但口味过关,就是最大的「成功」。食色性也,口腹之欲是人性的第一位。你都能把自己刁钻的味蕾激发出活力,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身躯就不多说了,它是你之所以成为你的唯一承载。

对,差点忘了更重要的,就是工作。怎么说呢,工作的意味是复杂的。人所接收到的最多的负面或消极的反馈,也总是来自于工作本身。但当夕阳的余晖,在屋角的奖牌上晕染开来的时候,回忆起最近几个月在工作当中发生的故事,我猛然明白了,「延迟满足」在我的工作当中,也在缓释着它「正反馈」的力量。

我想,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核心的动机。

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待我一个个地,慢慢将它们谱写出来。


最后,在 6 月即将画上尾声的夜里,请允许我骄傲地向你展示,我这一个月,在这个公众号当中的文字贡献,加上今日这一篇,它们一共 30 篇:

顺便,我也想请你,在月末的这一天,主动夸一夸自己:

“这一个月,我可真厉害!”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