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狂想曲

原创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很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高铁上会是个睡觉的好地方?咱就是个二等座,说宽敞舒适吧,也就比绿皮车强点,但你总能看到大把大把的人,能够安然趴在小桌板上,或是靠在一点也不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上,呼呼大睡。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

在我的感知里,高铁是个天然的瞌睡场。甭管是什么时间、什么状态上的高铁,都能在高铁的车厢里进入到统一的睡姿和梦乡当中。即便车厢里,总是不乏大声放着短视频的为老不尊的老头子们,或是叽叽喳喳、哭哭闹闹的小朋友们。我时常会有一个错觉,就是那些睡眠有障碍的朋友们,说不定可以在高铁上找到理想的睡眠,也说不定。

回京的一路上,从雨走到雨。

窗外的天气总是没有太多的变化,只不过是大雨、小雨或暂不下雨的区别。列车一路上在山间穿梭,太原往石家庄的路上,除了山便是隧道。只不过,我以前并没有觉得那里的山有多高,而这一回却发现,这不远处并不高的山尖周围,就已经被云雾笼罩,看不见真容。

我觉得隧道是一个很有趣味的场域,我总有种错觉,它联接的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世界,但它隔绝的也是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世界。当你从一个隧道走出的时候,这个世界跟进隧道前的那个世界,会是一个世界吗?

人在恍惚和睡梦之间,总会不由自主地从现实与虚拟世界里不停切换,最后分不清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可即便是在清醒的世界里,有时候也会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恍如隔世之感。就像昨天,我下载了一个 web3 的 APP,点开的那一瞬间里,我清晰地记起来了一个事件,这个事件与我朋友圈里的某位朋友有关。可事实上是,这个事件并没有真实发生过,我与这位朋友也只是一面之缘便再无交集。但我总是觉得它异常真实,好像曾经真的有过一样。

我甚至觉得,人类在某种意义上,一定拥有一种预测未来的能力。只不过这种预示,可能常常出现在睡梦里,一觉醒来人便忘却,只能依赖于某一些关键的事物,才能瞬间开启。

只是,越这么想,就越会觉得,我们当下所处的这里,是不是才是那个虚拟的地方?我们当下经历的一切,其实不过是程式写好的必然?而当我们睡去的时候,才是真正觉醒的时候?

开往北京的列车上,我就是这么乐此不疲地在睡梦与胡思乱想的胶着当中度过。它让我这趟半下午的旅程,顿时有趣了起来。即便窗外依然是阴雨不断,但好像因为这样的乐趣,我心里倒满是阳光。

不知道这场雨何时能去,我更想遇见爽朗而非阴郁的北京之秋。毕竟,北京的秋天在一年当中最难得。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