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以来的太原,一直阴云笼罩,不见晴朗,昨儿还顺道下了一整日的大雨,而我撑着伞,在方圆四五公里的范围里游走,如果不是网面鞋容易沾湿的缘故,我大概早就应声嗨了起来。人吧,总会变得越来越冷静,也就越来越失了趣味。
回家的这几日里,终于多了很多纯纯粹粹的空闲时间,便开始整理那些早就想做,但在北京的时候,一直借着劳累的缘由不去做的事情。比如说,一直想学学 web3 和区块链的内容,却一直带着“畏难”的情绪拖着,但也终于在 ChatGPT 的帮助下,开始了整理和学习。
这一回,我没选 DeepSeek 的原因特别简单,毕竟 web3 相关的内容,英文的信息量会远远大于简中的信息量,我需要看清底层和全貌,ChatGPT 显然更适合。有一说一,有一段时间没有打开过它的页面,但它整体的响应质量,的确要比大半年之前好太多,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还是有对话数量的限制,超过限制得花钱。不过,我是一个会为效率和知识付费的人,因为的确节省了我太多的信息筛查的工作。
重新拾起英文来,既显得熟悉,却也觉得陌生。尽管脱离开英文环境四五年的时间,跟英文虽然断联已久,但基本的阅读能力还在,大部分的文字也没有特别大的障碍。只不过还是会遇到许多词,我一时想不起来它们是什么意思,但我却能肯定的是,我以前肯定认识,甚至常常会用到它们。
在搜索某个资料的时候,我点开了自己的邮箱,按关键词想要搜索到四五年前的某一封邮件,搜索结果里,弹出来了一封曾经我写给Nat(美国某知识型博主)的邮件。这封邮件当年应该是石沉大海未得任何回音。我点开了它,回忆从脑海深处涌来。
邮件的内容略显敏感,我当时希望探讨的是一个偏政治的民生话题,这里就不赘述讲。但我想说的是,我的这篇邮件,写的是真不错。言辞中肯,语义明确,语句连贯,词汇得当——甚至很多词我现在都不见得会用了——总之,这又是一篇现在的我写不出来的内容。所以,语言需要环境,而学术环境是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最佳场域,没有之一。
我既有点自恋,但说实话,又觉得很惭愧。有那么一刻起,我发觉其实我身上有很多已有的思考、已有的技能,因为多年里不再触碰,便逐渐隐匿了起来,而时间一久,它们似乎又在逐渐退化和消失。这让我产生了一种惶恐,一种不再掌控的担忧。虽然,没有了它们,我当下的生活不见得会有怎样的负面的影响;但我总以为,人生就是一场投资,那些即便在现在看来依然是优质资产的东西,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流失掉,它必然会成为人生的某一种损失,甚至可能是数年之后追悔莫及的那一种。虽然,我亦清楚,这也是一种 FOMO 情绪上头之下的思虑产物。
不过,这也有好处,这让我越来越知道,其实自己真正在意的东西是什么了。而现在的时机又恰好,因为那些自己曾经珍视过的,它们都还没有走掉,一切都来得及。
……
今天中秋节,给各位读者朋友们,贺一声珍重,道一声团圆。中秋快乐!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