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原创

每天的生活状态,总有一些奇妙的颠倒。

早上起来的时候,本应该是开启能量满满,激情盎然的一天,却总是不时地生发出一种畏惧感,不想去面对工作环境当中的一些现实。从在早高峰的地铁上,就得开始处理一些我总以为本不需要处理却不得不处理、又难以处理的事情。这些事情,与己有关,因为是我的工作内容,但主要还是其他人的事情。

有一种当爸当妈的感觉,因为你知道自己是发自内心地在对他们好,也在不停地想方设法地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们。但事实是,他们也的确在像孩子一样,逆反着,必须要按自己的方式碰碰南墙,碰到头破血流,然后在一脸丧气地乖乖回来,重新来上一遍回头路。这个时候,其实往往又是一个人最丧失心气儿的时刻,我们谁都知道,松了的发条,懈了的弹簧,想要重头再来,要使的力,可比当初撑住的那一下子,要多得多。重头再来,需要的无畏的勇气,不时垂头丧气。

可我也不得不面临着,当爸当妈所面临的相似处境。所以,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我终于发现了两个人生真理:第一个是,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永远都是孩子;另一个是,真的发现,能听话的人,真的往往都是最幸福的人。老人总说,大智若愚,能在一些事情上听话照做的人,可能反而是拥有大智慧的人。

所以,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弯路?因为那就是给千千万万的人走的。即便面前就有一条直愣愣向前的道,人们也不免会多想一下,是不是有猫腻?

其实,成事的道道,真就那么朴素和简单,没那么多的弯弯绕,只是人们的普遍认知是不信,因为预设了难度,就以为没有简单的解法。可事实上是,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难题,解法都很简练。所以,当一个人历经磨难,走到终点的时候,总免不了来上一句:就这??

对,就这。但你不信,你偏要胡来。

多几道人生体验,不是坏事。我虽然能在每个人的面前云淡风轻地说这些,可我依然知道,即便愿意听的人多,可真实照做的人少。怨不得,这个世界上成功的总是少数。

“听话”意味着顺势,它并不一定代表着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但独立意识的基础是什么?是共有认知。在社会的层面是社会意识的共识之上,才有独立意识的觉醒。在细分的领域、行业甚至是小的团体里,至少也是在成事的法则之上,才可能构建出独立的成功心法。

我记得,在我学《创新管理》的课程的时候,有一个颠覆我认知的管理共识是,所有改变世界的创新,都来自于模仿之后的细微调整。我们当下看到的一切伟大的发明,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原创”;而完全意义上的“原创”,都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的笔墨。

只不过,到了具体的人面临的具体的事情上,人类偏不,偏要逆势而为,偏要从零创造出来一样崭新的改变世界的东西。

只是,不好意思,它的可能性几乎趋近于零。人还是要始终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做更高更伟大的事情,而不是在一条既定的最优路线上,徘徊不已,重新来过。

临近下班的时候,在我给新人伙伴做目标设定的辅导前,我跟可可探讨起了这两位新人伙伴。我说,他们只要能听话,他们就能成事,成功是另一回事。可可不假思索地回给我,可听话就是最难的一件事。

对啊,没错,所以不光是成功的人很少,实际上,任何一个领域里,成事的人都不多。二八法则,适用于任何场景里。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