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 IP

原创

IP 尤其在这些年里,是个特别火特别热的词。在这个每个人都能创造五分钟影响力的时代,IP 成了所有尝试自媒体渠道的普通人的最大诉求。IP 的背后意味着「独特」,意味着「价值」,意味着「影响力」,意味着「不可替代性」,当然,最终大概率会走向「变现」。

虽然,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 IP 的时代,但实际上,想要成为一个 IP,不简简单单只是创造一个符号那般简单,它终究还是一个高门槛的事情。所谓的“人设”,只是做 IP 第一步的敲门砖,“变现”是做 IP 的递延产物和必然结果,但最难的是「独特」「价值」「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

说起来,泡泡玛特和 Labubu 都是成功 IP 的典范,因为它们已经具有了我认为的 IP 的所有属性,所以,它们能挣到别人挣不到的钱,也是必然。就像王宁在某个会议上说的,泡泡玛特的模式太透明了,想要复制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可当下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泡泡玛特,也只有一个 Labubu。

保险这个行业,有无数个自媒体从业者,绝大多数人都平平常常,泯然众人,也有不少风格迥异的相对成功者。但实话讲,相较于其他领域而言,保险业里没有特别出挑的自媒体大咖。绝大多数所谓的自媒体牛人,做的无非还是同行吸引同行的营生,想要在客户的圈层里铺展开影响力,绝非易事。评论区就能看到许多端倪,都是同行跟同行之间在吵架。当然,某种意义上讲,这或许也是他们锚定的客群,也算精准,也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我也想有我自己的 IP,尽管,它在我的脑子里始终没能成型。我始终觉得,我们应该去鱼多的地方撒网,而不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疯狂内卷,割同行从业者的韭菜。毕竟,他们已经挺难了,如果你无法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价值,就别说那些过于冠冕堂皇的话。我始终认为,如果你给的路径和建议,不具备可复制性,就不要轻易说出来,不然就只是一种炫耀,因为那是你的不可替代性,无法成为其他人的。

老读者知道,我在几年前跟人合伙,尝试做过保险的 IP,部分意义上,我们做的跟其他人并不完全一样,但吸引来的读者,依然有一大半是保险的从业者。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项目被终止,之后我一直在想着,能不能再做一个出来。但我发现,有了“前车之鉴”,我不太想“重蹈覆辙”,但又想不出来其他的路径与方法,于是,我便搁浅了这个念头。

当下我的对外通道,其实只有这一个公众号,以及其他平台的同名账号。我依然很谨慎地,不轻易地去写与保险相关的话题,只是落脚在抒发自我这个基点上。

因为今天北京大暴雨,见完客户的我,难得地打了一辆车回家。一路上,大雨敲打着车,邦邦当当地作响。我的思绪毫无预兆般地,落到了今天的这个话题上。因为我发现,IP 做得大了,都会去写书,进一步增加自己 IP 的影响力。

虽然做什么样的 IP,我毫无头绪,但如果你问我,如果要我写一本书的话,我会写些什么?

答案特别自然地浮现在脑海里:就如我这个公众号一直想要征集故事一般,我想要把保险背后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让我动容的故事写出来。当然,我的口味很挑剔,因为截止现在,能让我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且值得讲的故事,并不显多。

或许,我可以立一个下一个阶段的写作目标,先叙写 50 个这样的故事出来。嗯,仔细一想,颇为挑战。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