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了

原创

三个星期前,我又开始折腾花花草草,给几个空了的花盆里,撒下了月季花和薰衣草的种子。家里的“草”不少,但花却一直没有种。搜索的时候,专门挑着好种的品种翻了翻,详情里说这俩好种好活,遂立刻下了单,搁置了几日,便也草草种下来。

现实没有想象中那般如意,花土里的它们一直看不出来什么动静。查了查说,夏天的高温其实并不是适合种子发芽的环境,但活儿已经干了,复原是来不及了,便就更加随性了些,让它们自由发展。

上一周,准备回家之前,给所有的绿植都来了一遍充分的“甘霖”,直到昨天回到家,仔细一看,应该是薰衣草的种子,已经开始有小嫩芽破土而出。看着新生命的诞生,人类总是会莫名兴奋。于我而言,也不例外,哪怕它只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

开始生根发芽的,好像也不只是植物,还有很多旁的东西。比方说,我之前一直在质疑自己跟大客户交际的能力,直到最近接连跟数位身家不菲的客户交流,突然发现,我可能还真的会更擅长跟他们打交道。当然,样本量太少,也说明不了太大的问题,但它给了我一种信心,我是有专业和沟通上的双重能力,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的。这个对解决我现阶段的“卡点”而言,太重要了。

得失心在不同维度和不同程度上的自如“切换”,也是我最近发现自己的一个新的技能的获得。说破大天儿去,我很清楚,以往的我,即便说得再云淡风轻,也不是真正的不想要。得失心重,是几乎所有人类都必然会面临的一个人生命题。最近的这一年里,我其实在尝试的不是放下得失心——太反人性的事情往往最为艰难——而是尝试着坦荡地表达自己的得失心。事实上是,反倒因为这样做,我对于原先很多“想要”的想法很重的事情上,慢慢地放过了自己。我一定还是想要,但没得到也觉得正常。而得失心重,还会有另外一重递延效应,就是当得到的时候,会产生“不配得感”,会心虚,甚至会自我怀疑。而对应地,最近的我在没得到的时候不纠结,得到了的时候也觉得理所应当。我很喜欢这样的自己。

最近其实遇到了很多的事情,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所以,你总会在我的文章里看到一些很模糊的故事,他们对我的反馈与影响是直接的,但故事本身发生得太近,讲起来终归有一些敏感度在。只是,在叙写它们的时候,我也异常“难受”,因为我也担心着,这些当下对我带来冲击体验的故事们,如果我没能及时记录下来,它们便会很快地消逝在时间的流淌里。比方说,我本来晚上想写的另外一个主题,那个感受一过,它就已经消失了。

这是一种遗憾,但这就是一种常态。总有树叶的凋零,也总有种子在萌芽。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