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是慢

原创

上个星期一的大早会,给新人伙伴送寄语,我给他们写了四个短句,其中第三条是「慢就是快」。那是我从业这些年里,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其他的三句都没这个打紧。

但其实,,当我写下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反而在想的是如标题里所述的这应该先出现的前四个字,快真的是慢吗?那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说,「唯快不破」呢?

今天,在回程的地铁上,跟同一个团队的姐姐,一路相伴,便聊起来了许多话题,包括她是怎么样因为一条摘草莓的朋友圈,就被“俘获”来到这里,她又是怎么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再间歇式“躺平”,最近又奋起直追的。她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这个词我们总会反复听到,叫「松弛」。

说实话,来保险这个行业,想要急功近利挣快钱的,不在少数。但往往抱着这样心态来的人,走得反而也越快。其实,这样的想法并不难理解,因为在北京,更多的人口为外来人口,大家选择北漂,也想扎根北京,所以,在北京生活与工作的大多数人,是生存或生活压力最大的那波人。当这样的人来到保险这个行业,如果短时间内无法获得收入上的正反馈的话,便会急于否定自己,最后消匿于茫茫的人群当中,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我只能说当年的我比较幸运,或许是既往的人品太好,所以才能够在新人的前三个月里,获得足够的正反馈。但事实上是,绝大多数的人,不具备这样的运气,他们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与修炼,才能慢慢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出来。所以,能不能熬得过先期的沉淀,对于绝大多数人是个要命的题,如果这个人同时还有不小的生存压力的话,Ta 紧绷的状态会让 Ta 的从业生涯“雪上加霜”。

我这个同事姐姐说了一句至理之言,人在紧绷的状态里是干不成事儿的。

我沉思了片刻,舒了一口气,表示赞同。

因为我回想到这几年里我的真实体验与感受,也的确如此。有一些节点,你越紧绷,越想要快,工作效果便越差,就越不出活。事情往往会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里,一旦陷入便很难跳脱不出来。

负面反馈的结果显而易见,所以在这个行业里,「快来快走」便成为了一种常态。相对应的是,我那些在二三线城市里,进入保险行业工作的同伴们,却显现的是另一种样貌,他们的从业时长往往很持久,甚至不乏已经干了十年以上的同龄人。有没有真的挣到很多钱,我并不好说,但能留存那么久,至少说明大概率是越干越好的状态。

我跟其中一个朋友闲聊过,其实大家初期面临的“窘迫”大概率是一样的,只是区别在于,小地方的生存压力小很多,试错的空间便相对大了起来。她给她自己留了比较长时间的试错成本,而最后事实证明,这就是一个需要沉淀而厚积薄发的行业,要吃到行业的红利,就得耐得住性子。

所以,归根到底,「快就是慢」实际上说的心态,而「唯快不破」说的是行动,二者本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上的对话。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