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间里

原创

告别格子间的工作,掐指一算,已经过去七个年头了。想当年,离开象牙塔,心底里满是对于格子间白领形象的向往,想着怎么着能赶紧成为一名写字楼里的“精英”模样。

所以,我开始工作的前几个月里,当我不停地在总部、在门店、在售后没完没了地轮岗与奔波时,看着身边其他体系的小伙伴们一个又一个地进入格子间里,心理总是有各种按捺不住的冲动,尽管每一个轮岗的地方,总有领导希望我驻足留下,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往我自己该去的地方。

只是,在之后的数年里,格子间里的一切,都在不停祛魅,而我的职业生涯,最后变成了从一个偏僻点的格子间逐渐往最核心的格子间进阶过渡。那是另一场游戏,一场高开低走越来越无趣的野蛮游戏。

所以,当我在疫情期间回国再寻工作的时候,“格子间”几乎成了我的禁忌,因为逼仄太久,就想自由。“自由”,几乎成了这些年里,我人生探索的代名词,无论是在形式上,亦或是内核上。

人生的离奇之处在于,往往一个人越想要追寻自由,就越不自由,同样,无论是在形式上,亦或是内核上。

这些年里,越想要自由,越发现自由是有成本的,也因此,自由的本质是受限制的。

就以工位为例,我们公司的工位是灵动工位,也就是说没有固定的位置,除了团队长之外也没有固定的格子间。这跟我们的工作属性有关系,从公司的角度,除了节省行政办公的费用之外,其实也在鼓励多元融合。

灵动工位的好处在于便于交流,互通有无,但弊处也显而易见,容易交流过度,影响手头的工作。所以,我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忙忙碌碌了一整天,前六个小时的工作效率,不及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时那两个小时的工作效率高。精力和专注力被有效分散,是我认为当下这个工作格局之下,对我的最大影响。

而我的团队长,在近日里晋升,终于有了她的格子间。我发现,这对她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来说,有很大的帮助,而这种物理意义上的“隔离”,其实也在有效帮助她筛选和提升她工作的有效性。

人类就是这样,往往追寻某一个目标的原因都不是为了这个目标本身,而是它可能附带的其他东西。我一直在犹疑,我要不要再往前“卷”一步,这一刻,我找到了另一个理由,回到“格子间里”。哈哈哈,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自己也觉得荒谬,竟莫名笑了起来。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要做团队的缘故,不得不增加了许多行政相关的事项的话,我本不必非得要在办公室待着。做“个体户”的时候,思想与行动,往往更加自由,即便实在办公室里,我需要处理的伏案工作,也没有那般多。有那么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都没怎么开过我自己的电脑,只用 iPad 就足以应对一切业务上的诉求。但只要准备开始“开公司”,想要未来当一名“老板”,就一定会牺牲掉原有的自由,这或许本就是一种必然。

人间是个由无数个小轮回组成的大轮回。只是我想,我们仍然不足以享有足够的自由的原因是,我们还未能拥有足够多的选择权。所以无论是困在格子间里,还是徜徉在格子间以外,把握更多的选择权,才是立足于任何场景里稳当不慌的前提。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