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总是会做一件事情,跟我所有的盆栽里的植物们,带一个昵称,道一声早安。说起来,不光是因为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很多类似的视频,也因为去年读过了几本关于植物的书籍,越发让我觉得,这个在地球上更加古老的物种,它们一定有它们的智能与情感感知。
而我开始种植它们的时候,大概也是一个想要重启人生的契机——对,没错,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它们在我的生活里,不简单只是装点的作用,它们是以另一种生物形式的陪伴。所以,我也相信,我的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它们,我与它们的情感链接,它们也能感受得到。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有两盆最旺盛的植物,一盆是“发财树”,一盆是“富贵竹”,顾名思义,还是有很多美好的愿景和寓意在里面。
所以,每日一早的慰问,其实是开启一日美好生活的第一个对自我的“心理暗示”。而当我的工作和生活一日日向好的时候,我又会反过来感激一切美好的发生,当然,它们的陪伴在这其中也扮演者弥足珍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个我常用的心理暗示,来自于我人生的一个“小机制”。我总会遇到一些我知道我当下应当做,但我内心总有挣扎而想拖延的事情:如果当下我直接不做,我会觉得对不起我自己;而当下去做,又不得不去面对自我的一些难以消解的内耗。所以,我选择了我之前介绍过的一个“妙招”——掷骰子。当然我不可能随身携带着实体的骰子,但我曾经收藏了一个骰子的表情包,它可以随机出现一个数字,我会以此来判断当下要不要去做这件事。如果数字大,就心无旁骛地去做,不去计较可能不好的结果;如果数字小,就在当下“轻易”地放过自己,劝诫自己,这是“上天”的安排,故而不去产生过多的自我消耗。
其实这个机制的本质来自于世界随机性的本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遇到的一切事物的发展走向,但我们借由这另一种随机性,来冲抵前一个随机性的好与坏给我们带来的随机性影响。它让我不去关注结果本身的性质,而只关注于过程当中的行为,同时关注行为与结果的背后可能对自我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除了这两个通用的心理暗示之外,我最近有一些痴迷于某种意义上的“玄学”,比方说,我会把一些事情当中总结出来的共通性,与最后的结果之间,划定一种联系。但其实,理性的人都清楚,它们之间建立的这一种联系,没有任何科学上的依据。比如,我会根据面试的候选人的一些特质,来判断他们的适配度,但这些特质有些能直接说得通,有些纯粹只是来自一种“第六感”,你并不能说出来什么因果联系。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会不停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我的答案很简单,其实,这是一种面向失败的心理安慰。
即便失败是人生常态,尤其很多成功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阶段性失败构成的,它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但很不妙的是,失败给人的负向反馈,也是一种常态和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所以,对于一个人而言,从面对失败到接受失败再到接纳失败,是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能顺利地走到接纳这一步,我们就会不时陷入到阶段性失败对我们的不断消磨里,从而自我怀疑,甚至怀疑人生。
所以,这样的心理安慰模式之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引,就是当下面临的某一个失败,都能找到一个缘由,即便有的可以被科学地总结出来,有的只是一种猜测与臆想。这样,我们其实会很容易放过自己,继续向前看、向前走,而不会被裹挟或约束在失败带来的自我怀疑的阴影里,停滞不前,越陷越深。
其实,当我分享完上述的这些文字之后,有些读者或许发现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暗示,都是在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一种刻意实践。尽管我并没有研读过太多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书籍或内容,但我对于这个概念非常认同,因为它能很有效地帮助我们扭转我们身边的“能量场”,这一点,于我们的「人生向好」而言,无比之有效,无比之重要。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