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有内耗。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工作的场域里,内耗这件事情,总是难以避免。好巧不巧的是,我的绝大多数在工作层面的内耗,来自于最亲近的一波人。因为亲近,所以不忍;也因为亲近,太多话无法像一般的客户而言说得那么透彻与痛快;更因为亲近,当面对一些难解的反对问题的时候,无法像对一般人那样说出,“算了算了,下一个”的话语。
我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立个体地位,但人与人的关系总会把一些简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复杂化,因为你必须要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和想法。对我而言,常常会遇到如此这般的矛盾现状,但这种矛盾之感,只能留在我这里,我也只能自己想办法去消解。
可能你会说,干嘛一定要做最亲的朋友的“生意”?因为在我看来,挣钱是后话,重要的是你明明知道你最好的朋友的家庭面临怎样的风险却避而不语,这不是我所能为之的事情。的确,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认知与决策买单,但如果我能多做一点,多说一嘴,多推动一步,或许就能影响或触动到对方,事情的后续也许就会有不同。这一点上,虽然身边人的“生意”最难做,但我还是会硬着头皮往前走,目的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后悔。
所以,我的路径是清晰的,尽管每一回,总要面对更多的内心斗争,但还好,良心在前,纵有内心里的一些扭捏或胆怯,我都还在给他们继续抛直球。所幸的是,我这一生也只能维系那么几个关系最近的人,而现在他们一个接着一个,也终于接受了保险,成为了我的客户。当然,干了这么些年,现在的客户基本上转向了转介绍市场,便也就少了那些绕不开来的人情。
这可能是绝大多数来到这个行业的新人,不得不攻克的一关。因为事情总会跟预想的不一样,你最在意、最关注关心的人,往往不是最容易成为你客户的人,可他们往往又是你最想保护的人。
当然,我毕竟经历了这许多日子,在这件事情上,已经被“捶打”过无数遍了。人生的确是一场修行,在这件事情上毫无疑问,自然也是。于我而言,它是对自我心性的一种磨练。
这练就了我另外一种本领,就是放下争议,再接再厉,越挫越勇。以往内耗的原因,无非是在“最小公倍”的逻辑下,收窄了自己的承受边界;而现在的我,逐渐是在一个又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上,寻求“最大公约”的那个解。我对他人的想法与行动更加包容了,我对我自己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所得到的阶段性反馈与结果,也更加包容了。所以,我的容错范围越来越大,边界也越来越广。
而我为什么要在今天写这个让我感慨颇深的话题?是因为,这是我今日的工作主题。而今天沟通的几个关系非常近的朋友里,依然有积极反馈的,同样也有和以往一样“杠精”的。但我猛然发觉,今日的自己,竟然能够包容到,自言自语地说道:没关系,过段时间,再来!
人类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征服欲,这可能是独属于我自己的一个。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