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细弱

原创

上午去见了一位医生客户,她是一名中医博士,平日里太忙,约了好久,最后我们约定今天她坐诊的时候,聊一聊拖了几个月的重疾方案。

自然,好不容易赶上这么个优质的时机,我也必须得“薅一下羊毛”,所以,我也挂了个号,让给客户当了一回患者,号了号脉。

我觉得,看医生是一件感受很微妙的事情,就是你既希望医生能知道你所有的情况,但又不那么想啥事儿都让她知道。所以,当我坐在那张患者凳上的时候,未免还是有许多局促之感。

客户说我的脉搏有细弱之感,按常规来说,男子的脉搏应该是浑厚有力的,但我的脉象显然弱了一个等级,有虚寒之状。当问到我最近是不是体重有变之时,便提醒我要控制一下体重,增加一下锻炼的频次,会对我的状态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这算是对我多日以来的疲惫之感,多了一重医学上的佐证。现在我的亚健康的状况,的确比较突显,跟劳累以及增重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我的第一步,可能还是要先行调整一下饮食和作息,然后再把荒废了几个月的运动拾起来,尽快将我的状态调整到最佳。亚健康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尤其是自己都能感觉到哪哪都欠佳时,就是必须要有所行动的时候了。

写到这儿,我其实想到了另外一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当然,我是道听途说而来。这个朋友我认识很久,但没太多的交集,更没有什么主动的联络,但他工作上和家庭生活上的大致情况,总是知道几分。

重新再提起他,跟保险有关,因为团队里有小伙伴正好在跟他接触,他们之间的关系显然更近一些,当年我没有做到的事情,他有可能能说动对方。

事情显然比我当年推进的时候,要顺畅很多,很快便有了签单意向。当我们都认为马上会有结果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个新的“幺蛾子”,将这件事情往后推几天。这样的事情反复出现了多次之后,事实是,到现在都没能看到对方在保险这件事情上的行动。

后来,我听说,他家中又生出了许多变数,以至于不得不再次延后在保险这件事情上的考量。

实际上,我毫不意外,这很符合我对其的预设和判断。但同样地,我又生出了另外一种想法。

生活里其实有很多变化,是必然的。而必然的原因,不来自于客观世界,而来自于自己的意识与行为习惯。就像我以前,总是会把所有事情拖到 deadline 的最后一刻才完成,但我却在留学的时候,在我引以为傲的市场营销的课程作业里,与近乎满分的 98 分失之交臂,只是因为我论文晚交了一个小时,被扣了 10 分,不然,这门课将创造总分 99 分的超高记录。我还记得,当时课程老师给我发的邮件,既表达赞美,又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中国人有句颇有智慧的古话,明面上是一句陈述的总结,但其实蕴藏着的,是另一种简单但不失更大维度意义上的真理,这句话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其实,当我们仔细去想这句话的现实场景时,就不难发现,我们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去修补漏雨的屋顶,但我们总是觉得还不要紧,还可以再撑几日,以至于最后不得不接受无计可施的现状。

而如果一个人只在一件事情上如此,还情有可原,如果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遭遇到了接连打击的时候,或许,我们要想一想,拖延这件事儿,还要不要继续下去?

这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的诊脉,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幸运的事情。因为我其实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总是因为这个借口或那个原因,或者认为当下的状况还无伤大雅,便一直拖着不去改变不去做。而到了今日,其实不舒爽的,终归还是我自己。

未雨绸缪对很多人来说,有很高的行动门槛,但亡羊补牢,却并不是多难的事情。风险已然出现,在风险可控的时候多做一步,省得面对失控的场景时黯然神伤。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