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间

原创

今天“腾龙”项目结训,又拿到了一枚或许算不上有实际意义,但在我这儿算是里程碑一般的徽章。我把它扎在了我的工牌绳上,而它是我工牌上的第一枚徽章。

实际上,自从我开始做保险之后,我的徽章已经又不少了。保险公司在很多荣誉的细节上,蛮会拿捏人心。这一个个看似无所谓的徽章背后,其实都蕴藏着并不一样的付出,也有对应着的颇为不同的含义。

但为什么腾龙的这一枚会格外的不同?我想了想,这大概是我真正意义上开启“游戏”版本人生的第一个阶段。

做保险四年半的时间了,在我的前三年半的时间里,我都把保险当作一个如常的工作对待,绝大多数时候,我对它还有着更理想化的使命感在。所以,我的从业经历,算是一板一眼,谈不上多高光,也谈不上太低谷,但终归踉踉跄跄地走了过来。

我大概是不到一年之前,开始真正以游戏者的心态,来玩儿这个“游戏”,然后我发现,它真的跟我们常玩儿的某一些策略游戏非常相像,尤其是开始转任管理职之后,那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场“升级打怪”之旅。某种意义上,自从这个新“副本”打开之后,才真正有了玩儿游戏一般的体验感。

后来,每当我面试的时候,我经常会跟候选人做类比。我说你其实做保险跟玩儿游戏特别像,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然后升级(升职),然后打开新的“副本”(收入构成),面临新的挑战,遇到新的问题,然后一个个解决,在过程当中,再不断“养成”(育成新人、新团队),最后壮大自己的“军队”(团队),成为一名将军一般的领头羊(团队长)。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你的布局(体系)越来越庞大,构成越来越复杂,你的收入构成也越来越复杂,你的反脆弱能力就越来越强。当然,你的“收成”(收入)也需要进行再“播种”(投资),才能像盖房子一样一点点巩固和加强。

我没有特别爱玩儿的手游,但我有个从小很喜欢玩儿的系列游戏,小时候叫“宠物小精灵”,现在叫“宝可梦”。我是宝可梦的死忠粉儿,它的每一代动漫我都会追,每一代游戏我都会买。

宝可梦的游戏,集养成、升级、战斗、打怪、开副本、收集、学习、竞赛、挣钱、交易、交换、投资、消费等于一体。所以当我开始当游戏一样去玩儿自己当下的工作这盘游戏时,我顿时觉得像极了我之前每一年在玩儿不同版本的宝可梦时的感觉。那时起,我就发现,当我把工作当游戏来玩儿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变得有趣很多。而每每遇到一些阻碍、障碍、困难、挑战之时,我又会对应地去想,我当时玩儿游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而每每赢得了竞赛,获得了荣誉,赢得了徽章的时候,我又会想到在游戏的场景里,我赢了战斗和比赛,收集了道馆徽章时的兴奋感;当团队里的新人伙伴一点点成长,逐渐成熟,他们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个体或小团队长(虽然小团队长目前还在培育之中)时,我又会想到我把一个个我喜欢的宝可梦培养到更高级、学会了更多技能时的自豪感……

其实这份工作,可以类比成任何你所喜欢的游戏。游戏世界是绝对公平的世界,因为你只需要按规则行事,符合规则便能获得对应的利益。现实世界里,往往传统的职场,很难满足获得游戏感的诉求,是因为绝大多数的职场规则,都有模糊的边缘。但保险不一样,它绝对公平,这来自于它成文的收入规则(我们行内称之为“基本法”)。所以,它便有了实践“游戏”的可能性,最终让人收获游戏本身的乐趣。

昨天跟朋友畅聊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到“游戏观”的这种心态上的转变。但我现在想,这或许可以回答她当时的某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做到现在可以对负面的东西,消化那么快的?

因为玩儿游戏嘛,遇到不好过的关卡时,气急归气急,过两天你不是还是会继续再来么?反正游戏的支线那么多,这个打不过,就绕开不打了呗。游戏规则又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你也不是只有一个选项可以玩儿,你也不是只有这一条挣钱的道儿:“种果子”可以挣钱,“挖矿”也可以挣钱,“种花卖花”也可以挣钱。咱玩儿的不就是多样性和可能性么!

总之,别把事儿太当事儿,事儿就不会成为事儿。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