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的耗尽,跟精神力的微弱,竟然是两种并不相同的体感。
人所谓的疲惫,常常是精神上或心理上居多,或者是身心的双重叠加,但交替往来却又不相交的情况实属罕见。
我大概现在就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当中,此时此刻,是身体上的。它算不得多“孱弱”,但我能明显感觉到气力不太够。而对应地,是睡眠特别好,沾枕头就睡,一觉到天明。
然而在中医上,大约也算不得多好,因为一宿七个小时总是不足以安慰疲弱的身体,我约摸估算了下,最近的时光里,少于八小时睡眠的时候,便整日里总多困意。
事情追着事情走,偶有的闲暇,我就在身处的那个地方多瞎溜达一会儿。有时候是在职场,有时候是在某个咖啡店,有时候是在商场,有时候是在街边。走路像是一种充电,充上一点,就能扛住接下来三、五小时里工作上的“挑战”。不至于做资料做得睡过去,也不至于见客户直打哈欠。
睡眠真的是地球生物的一种神奇的节律,睡眠的过程,人就像是关了机一样。人需要休息,自然能理解,但生物的机能当中需要睡觉,这件事儿始终是一个复杂的谜团,说不清、讲不明。
这算不算是身体的一种“等待”机制?它的存在,让人们可以在行进之间停留片刻,让人或事能够有一个自然生发和成长的过程。
当然,这种“等待”或许也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机制,毕竟,这个世界的运转,绝大部分都是自发或自动的,不等你也没事儿可做,没事儿可做的时候,不如就让生物机能暂停片刻,这就有了睡觉。
嚯,这一轮胡说八道,终于圆了回来。但我猛然间觉得,或许事实的真相,真就如此。
同事姐姐找我做 case study,我分享了我曾经遇到过的类似的一个案例。讲起来是个万分冗长的故事,出于保护客户隐私的考虑,我精简再精简,但也用了十来分钟才把前后发展说清楚,供她参考。总之,两个过程都是酸爽的,但两个结果也都是美好的。
走出洽谈室小屋的那一刻,我猛然发现,这不就是另一种现实的“等待”么。你无心播种下的一粒种子,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发芽,然后你又看到了它,你开始为了呵护它给它更多的水、阳光和养分。然后,它慢慢长大了。你曾经以为,它肯定是一株小米辣,没想到却是一株小金桔。
不经历时间的洗礼——也是折磨——你永远无法真的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真相又是如何。
所以,当你真的拿不准一个人、一件事的走向和结果的时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放一放,先观察观察,再等一等。
如果它还是没有显现出庐山真面貌,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你等的时间还不够长,你的耐心还不足够。
当然,等待,并不代表人生要停滞不前,我们只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暂停了脚步,但人生那么多面向,再朝另一个方向走走看呗。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