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

原创

前些时日,跟朋友聚餐。那是一个周末的晚餐的局,人也不多,事儿却不少。一聊起来,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转瞬即逝,留给正事的时间反而变少。

席间,其中一个朋友问我说,哥,你今天怎么看上去这么没精神?

我不置可否。实际上,在那之前我感受到了自己能量上的不足,已经试图不在饭局上表现出自己的疲态,可还是被这个妹妹一眼看到了。

这样的事情,今天又发生了,但却不是在聚会之上,而是另外一种自我的察觉。也是个周末,也是个被我用来“躺平”的日子,但很显然,休息的日子里,自己的能量并没有有效地得到恢复,自己依然处在一种有些透支也有些虚脱的低能量状态中。

准确来说,我有意识到这一段时间以来能量低下的自己。跟以往不同的是,这种低能状态,不来自于情绪或情感的波动,也算不上是自我的内耗,我反复品咂这其中的不同,最后得出来的结论竟然是单纯地来自于体力与精神力的过度消耗所致。说白了,就是纯粹意义上的劳累。

我为什么会觉得跟以往有所不同?坦率来说,我的疲惫感的来源,确实还是一些因人而起的各种“突发”事件,它跟以往很多次的起因,内容虽然不一样,但消耗自我的性质是类似的。只是,不同之处,来自于我对于它们的处理过程,更多地基于事情,而非像前两年那般基于情感或者情绪。但处理的过程,一定是损耗能量的,它是对自己体力和精神力的双重挑战。尤其是对于我本就忙碌的生活而言,简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所以,我深知自己其实很难一时半会就恢复。于是,我在很多维度上在放纵自己,持续“摆烂”,试图以一种不健康的作息搅动一下自己已然低迷的能量状态。

燥热难耐的天气里,人只愿意困守在空调房里,疾速消耗着刚刚充值了的电费。

我其实是知道自己如何能够快速恢复自己的能量的,但我还是选择了等一等,既是一种理性上的选择,也是一种感性上的放弃。我是觉得,人就像是一块反复充电的电池,随着充电次数越多,电池的容量反而会越来越小。而持续快充,虽然能以最快的速度充满电力,却对电池的寿命而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损耗。

我始终认为,这世上的一切,在每一个维度上,都遵循能量守恒的定律。人这一辈子的能量,很可能也遵循一样的规律。我甚至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总计可消耗的能量也是恒定的,前面用的猛了,后面就没得可用了。而现在的我,必然是在那个快充与快放的阶段。人生的节奏,停不下来也慢不下来,但偶尔,我还是可以决定用一次“虚耗”来换一小段毫无意义的日子。

虽然这两日里,我没有太大的精神,也对许多事缺失了好奇心和兴趣,但让自己这块“电池”纯粹地歇上两日,谁说不是对自己更好的事情呢?

一彡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请:


评论

发表回复